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82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846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178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6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中国传统法在法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在探讨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着向现代化转折的可能 ,传统法中的一些因子是否可以成为现代法文化发达的动力并丰富现代法文化的内容。笔者认为要论述传统法的现代化问题 ,首先应该对法的现代化标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要区别法的现代化、法律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不同含义。其次 ,要尽可能客观地阐述传统法的原貌 ,分析传统法产生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法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笔者的结论是 :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有些学者所“预设”的“规律”那样消亡 ,相反传统法在现实中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传统、理解传统 ,才能正确地解释传统、更新传统。因此在法的现代化中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自觉、主动 ,而不是回避或被动地改造传统法。  相似文献   
152.
“严打”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刑事政策 ,在打击刑事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该政策从确立到成型再到发展至今 ,经历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从不健全到基本健全的过程。因此 ,在该政策的形成与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与现代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 ,集中表现为“运动”模式的色彩过浓。但该政策的生命力是不应否认的 ,应当有所作为的是 ,将“严打”从“运动”引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53.
自由·人权·法治——人性的解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自由是基于人类本性的一种需要 ,而人满足需要的特有方式又决定了“凡是自由 ,皆有限度” ;反映人类共有需要的人权 ,不完全等同于可能包含个人特征的“个人权” ,一国人权的具体内容取决于该国最大限度满足公民需要的客观条件 ;以保护、发展基本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法治必须以反映人类共性的社会基本伦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对中国古代“礼法结合“治国思想的批判继承.法治社会下的“以德治国“思想继承了传统“德治“思想的精髓,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对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践行和发展,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5.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对国内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在治国方略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6.
"诚信"这对于向当代学生乃至全民族进行的优秀品质教育,是实现"以德治国",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7.
论国家干预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各种类型国家都具有的共同职能。在市场经济下,国家干预的程度、范围和形式较以往都有很大发展,其积极作用也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但国家干预并非万能,它也有缺陷。要克服其缺陷,必须实行国家干预的法治化。国家干预的法治化包括两大基本内容: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和政府干预行为本身,其中,对后者的认识和强调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分析了中国传统德治主义的价值和缺陷,提出了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法律导控论。  相似文献   
159.
民众法律认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民众的角度来理解法治,认为民众与法治的关系是法治的根本问题。如果法治是以确立民众在法治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民众对法律的真诚的信仰作为最终的目标,那么,在中国的传统和观实的压力下,要实现这一目的,民众的法律认同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本文初步探讨了民众法律认同的概念、特点、意义、内容、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160.
Hussain  Nasser 《Law and Critique》1999,10(2):93-115
This article revisits an infamous incident in colonial India -- the Amritsar massacre of 1919 -- in order to explore larger questions of the place of martial law and emergency in jurisprudence. By focusing on modes of power in the colonial realm, and the productive role of the colonies in the conception of modern law, it tests the claims of a rule of law and declarations of emergency. The argument tries to show how these two terms are, in fact, relational in theories of colonial discourse and of legal positivism. As such, it reads H.L.A. Hart’s, The Concept of Law and instances from the colonial archive against one another.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