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69篇
中国共产党   126篇
中国政治   192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3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291.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现代社会的运行轨迹: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后发现代化国家追赶式的跃进道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也随之呈现出跳跃性的特质。时代迫切要求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跃迁。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特殊政治生态环境,并整合各种政治文化资源,进行理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9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造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风范,为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3.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文明观的基本观点;阐明了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历史性贡献;指出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94.
本文论述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及政治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95.
资本主义文明传承和发展着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蕴孕和延续着资本主义矛盾和弊端.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具有双向效应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的再发展起到推进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又派生出无法忽视的或潜藏或显现的社会问题,带来负面效果.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具有"文明"与"不文明"并存的双向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96.
江泽民同志号召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双思"教育.关键在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内在要求是紧浇密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狠抓实效,解决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双思"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97.
本文运用经济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提出名牌战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系统具有六个精神文明功能 :观念更新功能、伦理道德功能、民族精神功能、科技一人才功能、文化发展功能、理论催生功能。开发利用上述功能 ,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着重在坚持“三义” (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加强“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树立“三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促进科技进步、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等方面做好名牌战略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98.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吸收先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又要继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政治文化成果。当前,培育广大国民的健康公民文化观念,增进他们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99.
1903年日本大阪博览会上发生的"人类馆"事件,在立体检视下呈现出全景意涵:文明史视域下的文明等级论已被清末知识界接受,成为其世界观的直接资源;文明的性别标准将"缠足女""鸦片男"具象为事关国族文明进程与国家未来图景的焦点,并转化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与求生竞胜的社会意志;而在东亚社会日本发生的对中国以往历史与现实的逆转,刺激了清末中国饱满的民族主义情绪,成为民族主义情绪来源的现实基础;延续并复制了殖民主义特色的大阪博览会人类馆,成为对中国进行融人群体貌、性别地位、文明进程与国家形象等于一体的集结展示与放大的围观平台,最终催生出清末国人的集体抗议。"小事变事件"的背后,体现了性别议题与国家民族议题密切相联,折射出20世纪初殖民话语对中国性别关系和文明观念的塑造及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0.
马超峰  薛美琴 《求实》2022,(1):43-57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畅通国家与社会之间精神通道的铸魂工程,也是基层社会民情再造的关键举措。有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要关注制度与组织层面的运行过程,还要理解个体与情感维度的微观机制。借助空间、资源与行动三个向度的有效整合,文明实践形成了组织与制度层面的良序运行。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进一步分析组织行动中的情感机制,是理解文明实践微观机制的关键。在情感聚合、情感锦标赛、情感可视化三重机制之下,文明实践实现了情感链条转换、正向情感增能与情感过程管理,基层治理的民情基础也得以再造。情感视角的民情再造解读与"过程—机制"的双层分析,拓展了组织制度分析的局限,丰富了基层治理研究中的微观机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