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21.
以黑格尔为主要完成者的近代法哲学本质上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法哲学本质上是法哲学批判或法的形而上学批判。以“感性的活动”或“实践”原则为基础的社会存在论,为马克思彻底颠覆法的形而上学基础提供了根据,并由此划清了与近代法哲学之间、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在社会存在论基础上,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人性恶”与法治——一个形而上学的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里赞 《现代法学》2001,23(3):31-37
本文以形而上学的视角 ,探讨了对人性的不同判断可能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人性恶”的理论前置与近代西方法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并且指出 ,我国的法治前景能否可瞻可欲 ,关键在于能否以历史为鉴 ,以先进为师 ,充分认识人性之恶 ,在制度安排 ,首先是政治架构的安排上以防恶为首要。  相似文献   
23.
洪谦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代表人物,他终生致力于阐发维也纳学派的哲学观点。维也纳学派最著名的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之所以产生,洪谦认为有复杂的认识论原因。在认识和体验之间,在归纳思维过程中,在直觉思维过程中,都存在着产生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洪谦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4.
尼采通过酒神精神探索传统自在之物的真理,又将自在之物的真理称为谎言,最后通过天才来创造新自在之物的真理,本文通过重新构造尼采早期真理观的内在逻辑而展现了尼采形而上学的实情。  相似文献   
25.
本体论的兴衰与哲学时代主题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上看,本体论的演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期,本体论的兴盛说明了哲学研究的重心是探讨世界的"本原","形而上"的追索构成了古代哲学的主题.近代以来,认识论的繁荣与本体论的衰落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哲学研究中对"形而上"问题的质疑和对精确科学的推崇把哲学变成了所谓的"科学之科学".哲学主题的"科学化"一方面使哲学蒙上了"科学"的表象,另一方面也使之远离了人类的终极关怀和至上理想.然而,现代人文精神的失落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提醒人们:科学和人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双轨,哲学的科学化是不符合哲学的本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对本体论研究的热潮证明了哲学的当代主题乃是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处问题,哲学在其中起着人类生活信念重建和理性对待世界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26.
Friedland  Julian 《Law and Critique》2001,12(2):185-199
This paper provides a critique of the contemporary no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sed on the consequences of Wittgenstein's “private language argument”. The reticence commonly felt toward recent applications of patent law, e.g., sports moves, is held to expose erroneous metaphysical assumptions inherent in the spirit of current IP legisl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modern concep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a kind of natural right, stems from the mistaken internalist or Augustinian picture of language that Wittgenstein attempted to diffuse. This view becomes persuasive once it is shown that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gument against private language must include Wittgenstein's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will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It is argued that original thought is not born by decree of the will, but engendered by a public context of meaning and value. What marks a person as a genius i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Wittgenstein, not some sovereign capacity of conceptual world-making, but merely a propitious dose of intellectual courag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7.
马克思的生存论思想根本不同于近代形而上学。由此引发的哲学革命性意义在于:彻底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从抽象的思辨转向重视人的物质性生存,转向实践思维方式;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了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重构了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状况,并为文化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新的理论平台;划定了资本原则的边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8.
古希腊罗马的形而上学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其线索特别的清晰。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为形而上学作准备的;然后,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得以正式建立;亚里士多德之后直到罗马哲学,形而上学则处于一个衰亡和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9.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源远流长,近代认识论哲学虽然摆脱了古代形而上学的朴素直观的独断的思维模式,但依然传承了对同一性、绝对性、确定性与必然性的迷信.究其根源,就在于传统形而上学实质上是一种现实性的哲学.当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尤其是经过马克思实践观与胡塞尔现象学这一环节,才真正使得传统形而上学逐渐成为了历史.  相似文献   
30.
超越之路     
哲学的最高境界既是“奥秘的”,又是“公开的”.哲学要求超越有限以达到无限.无限性使一般常识的观点感到“奥秘”,但这种超越不能丝毫脱离有限,所以哲学又是可以通过有限者的努力而学习到的.超越不是悠闲自在,更不是脱离红尘,超越之路就是在现实的有限事物中忍受并进而战胜各种对立面的过程.超越之路是艰苦的,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气.人们在超越有限的道路上必将战胜“霸权”意识而进入“万物一体”的高远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