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5篇
法律   248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147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柯岚 《北方法学》2013,(6):91-97
斯多亚哲学是西方自然法理论的开端,基于其对世界精致的泛神论解释,斯多亚哲学提出了普世主义的平等观,人人皆有神性,在起源上皆为平等。斯多亚哲学的普世主义经由自然法的媒介改造了罗马法,为罗马法产生平等法权观念提供了哲学前提。  相似文献   
62.
论中世纪自然法学的神学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时期的自然法学家们构建了一个以上帝为核心的基督教神学正义观。这种神学正义观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从逻辑渊源上看,正义的逻辑渊源是上帝(神的理性);从现实表达来看,正义是一种正当习惯(自然法);从诉求路径来看,正义强调对上帝权威的信仰。中世纪自然法学正义观把古希腊文明中的法律理念以信仰上帝权威的方式推进到近代,为西方法律信仰的形成奠定了深刻的理念之基。  相似文献   
63.
我国大陆现存的民事权利概念是专门由民法学家经营的一个概念,是民法学视域下的民事权利概念,也是狭义的民事权利概念。法哲学视域下的民事权利概念,是应该由法理学家或宪法学家经营的一个概念,是广义的民事权利概念。该概念应是站在法哲学的高度,在整个法学领域内,对民事权利进行全景式的认识和研究,因而该概念更具全面性和普适性。法哲学视域下的民事权利概念有利于全面认识和揭示民事权利的属性;有利于全面认识和揭示民事权利对法的作用和在法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语词使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4.
This study tested a model examin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symptoms, intimat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 aggression in a sample of 205 adult female flood victims. At the bivariate level, higher PTSD symptom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victimization, poorer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and highe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perpetration. Results fro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relationship aggression victimization influenced aggression perpetration directly, and in the case of physical aggression, indirectly through its relationship with PTSD symptoms and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The influence of PTSD symptoms on physical aggression perpetration was fully explained by poorer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These findings extend prior work from other traumatized populations document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variables reflecting PTSD symptomatology and indices of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and indicate a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is area of inquiry.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a grant to Patricia A. Resick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1-R01-MH55542).  相似文献   
65.
论自然垄断行业中企业合并的法律控制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垄断行业诸多的特殊性,有关这些行业中企业合并的法律控制标准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它不仅涉及到反垄断法上控制标准与行业法上控制标准的适用,而且还涉及到因自然垄断行业的公益性而产生对控制标准的特殊需求。我们有必要适度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来完善我国相关内容,保证自然垄断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6.
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平 《河北法学》2004,22(12):131-133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由神学传统转向人文主义传统的过渡性人物。通过概述但丁《论世界帝国》一书中的成书背景,总结了其中的法律思想,并评析了但丁法律思想的哲学立场、时代特征和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7.
宪政视野里的人权观念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吉玉泉 《行政与法》2004,(10):107-110
在我国现已加入多项国际人权公约的背景下,我国的现行文本宪法仍未引入国际通行的人权概念。本文试图从宪政体制的视野,针对宪政体制和人权保障,宪法文本的阶级话语和人权观念的冲突的角度,分析并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理论思维去指导社会主义的国家建设,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思维去建构我们的宪政体系是我们现行宪政体制中人权认识上步入误区的原因所在,也是我们在宪政视野中对人权价值观念进行重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68.
《法学杂志》2012,33(7)
格老秀斯法权思想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代表。作为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法权思想包含自然法、国际法和万民法内容,为17世纪之后世界秩序的构建制定了法律框架。格老秀斯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法》和《海洋自由论》即已凸显了法律的人本化因素。本文通过探讨格老秀斯法权思想中的自然法和国际法理论,分析格老秀斯法权思想中所表现的人道主义、正义、自由、道德和普世主义等人本化因素的内容,为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论我国经营者集中控制标准的立法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国《反垄断法》制定工作长达十三年,但是有关经营者集中控制标准的规定还是存在一些立法问题。基本控制标准的规定缺乏法律规范的必要指引性,给经营者的守法带来了困惑。修正控制标准的规定背离了反垄断法的立法目标,这可能影响到执法的科学性。经营者集中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它并不能够满足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殊需求。这些立法不足需要及时加以弥补与完善。  相似文献   
70.
New technology has expanded the opportunities for energy compani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ften bringing them into populated communities and requiring them to negotiate deals with landowners. This case study focuses on how one group of landowners in northeastern Pennsylvania creatively reimagined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ng in a natural gas deal. They used collective bargaining for leverage, and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to level the informational playing field. These techniques allowed them to develop trust within the group and ultimately with one company, as they sought to protect their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ir financial g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