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9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0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法律的人性预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必须注意区分法律的人性预设与伦理道德的人性要求,二是必须基于对现实客观的人性标准的认识。作为法律的环境法的人性预设既应区分“环境法的人性预设”和“环境伦理的人性要求”,又必须准确把握现实人的人性标准。以这样的基本要求为工具审视环境法理论界的“生态人”理论,就能看出学者们共同采用了“应然模式”,没有注意区分“环境法的人性预设”与“环境伦理的人性要求”,且普遍存在不忠实于现实人性,不符合环境法人性预设的基本要求。所以,现阶段不宜直接将“生态人”作为环境法的人性预设。  相似文献   
452.
《个人独资企业法》主体范围不明确 ,造成实践中某些企业难以纳入法制管理。作者认为 ,个人独资企业法的主体应包括有商学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453.
《民法典 (草案 )》首次在立法上使用了“公众人物”的概念 ,但在随后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31次会议的审议中即被删除。笔者认为 ,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对“公众人物”进行社会监督的基础和空间。“公众人物”也是人 ,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享有宪法和其他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利包括隐私权 ,同时又由于他们是“公众人物” ,其权利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54.
人权保障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既是目的,又是条件,它是和谐社会题中之义。通过发展人权事业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应当特别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保障生存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公正司法,切实保障人身权利;发展民主,全面实现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455.
非营利法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税兵 《法学研究》2007,29(5):66-74
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区分在于不同的财产权构造,股权缺失引发出法人非营利性目的与法人控制者牟利冲动之间的紧张关系;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区分在于不同的法人意思机关构造,使得非营利性社团法人为自律法人而财团法人为他律法人。非营利法人制度隐含着“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的价值张力,使得现代民法既成为市场交易法,又成为市民生活法。因此,未来中国理想的非营利法人制度应该源于诱致性的法律变迁,而非始于强制性的国家管制。  相似文献   
456.
蒋学跃  向静 《法学论坛》2007,22(6):109-115
我国现有民法理论主流观点认为应该赋予合伙以民事主体地位,具体而言就是在自然人与法人之外的"第三类民事主体".从民事主体的价值基础和演变逻辑来看,民事主体只应该存在二元模式,不存在第三类民事主体的问题.合伙本身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只能根据民事主体的价值评判标准将部分合伙纳入到法人的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457.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市场经济制度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深化,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也在重新发现市场和追一步考量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新成果,值得我们关注和了解。  相似文献   
458.
表见代理是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法律设立表见代理制度旨在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建立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我国目前的表见代理制度存在不足,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59.
关于唐律"化外人相犯"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敏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5):157-161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是中国封建法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化外人”即外国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所称的“化外人”是指少数民族。通过深入分析,笔者指出:“化外人”包括外国人和部分少数民族。“化外人相犯”条不仅适用于处理外国人在大唐境内的犯罪,是唐代处理涉外案件的原则,也适用于与唐朝关系比较疏远的少数民族,是当时少数民族适用法律的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460.
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具有惩罚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和激励消费者维权的功能。但在司法实践中围绕该制度的适用却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知假买假者能否要求惩罚性赔偿,对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条件———“欺诈”应如何理解以及惩罚性赔偿的数额等问题。认可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对“欺诈”作有别于《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中的解释以及重新确定惩罚性赔偿的额度将有助于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