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3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郑苒 《证据科学》2014,(1):30-39
设证推理相对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而言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推理,设证推理能产生新的思想,这在事实发现和法律发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设证推理作为一种推理方法也在法院的事实认定活动中被运用,具体在判决书的说理部分有所反映。但是设证推理由于裁判者的错误判断和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容易造成不适当的使用,所以在进行事实认定活动时需要对设证推理的运用设置范围和规则,以求达到更好地追求事实真相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2.
胡威 《行政与法》2005,(2):73-75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人类消极地适应工业化时代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产物,它还有着深厚的政治道德基础.本文从分配正义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意义,阐明了分配正义原则的理论内涵,介绍了西方分配正义原则的当代争论,并从分配正义角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行了理论思索.  相似文献   
203.
我国行政法学的通说否认“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不成文法规范的法源地位,认为行政法的法源仅仅包括宪法、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这种理论存在严重的问题,它建立在以立法权为核心的法源学说之上,违反了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割裂了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并带来理论和实践中的大量矛盾冲突。因此,中国应当重构行政法的法源理论,承认“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不成文法规范的法源地位。  相似文献   
204.
行政规章的民事法源地位及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规章的民事法源地位与行政法对民法的规范效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涉民性”与“民事性”行政规章的出现,强烈地改变了民事行为传统的法律渊源结构,形成了新的民事行为生态环境。中国民事行为的路径依赖背景主要是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哲学,但是,诸多客观社会事实也需要行政权力对传统民事关系介入。  相似文献   
205.
从国际刑法的角度,酷刑罪是指公职人员违背国际公约,为了特定的目的,故意实施的使他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行为.我国刑法的现行规定已难以适应打击酷刑行为的需要,在保持刑法典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刑法中滥用职权罪的解释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6.
最高人民法院在对自首的“其他罪行”的司法解释第四条之规定排除了同种类罪行,在理论方面,它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和“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实践中,也既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罪自新,也不利于司法工作效率和质量,司法解释应当严格遵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司法解释第四条是没有法理基础和实践基础限制性解释,应予以废止,回归刑法本意。  相似文献   
207.
类型思维:刑法中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存在的法理根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至上与科学实证主义为刑法中记述性构成要件要素的创建及其普遍化提供了原动力,而同时它们的历史局限性也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产生与存在敞开了大门。法学方法一元论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类型特征与开放结构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类型结构则是法学方法一元论在刑法中的一种具体体认。对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具体内涵的把握也必将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刑法诠释方法的发达必将成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8.
More and more scholars of social justice have been calling for a closer collaboration between empirical and normative disciplines.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philosophical theories can, so they claim, learn from one another and work should be based on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other fields of research. Some political philosophers do not share this view. They argue that, since most empirical research does not capture people's moral views on justice, its results cannot be of any value to their theories. Based on this critique I suggest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that empirical research should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classes of justice judgments: First, justice judgments in a narrow sense, which are made under conditions of impartiality and grounded in moral principles, and second, justice attitudes, which differ from other types of social attitudes only in their attitude objects. In the second part I present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that aimed at testing the two different classes of justice judgments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justice judgments in the narrow sense can be obtained even under conditions in which complex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cannot be employed. In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I hypothesize that justice judgment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two formal criteria provided by political philosophy (impartiality and reference to moral principles) may serve as important intervening variables when trying to explain the impact of justice beliefs on different patterns of human behavior.  相似文献   
209.
试论法律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之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法律的理解,人们难免会有争议,其原因在于前理解(前见)。为避免法律解释流于恣意,应以法律方法加以制约,但由于各种法律方法并不一致,导致各种解释结果产生矛盾。为此,应引入先例和学说中对有关规范的解释,对法官裁判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10.
从宪法的性质来划分宪法,宪法可分为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三种。宪法学的任务在于为宪法的运行提供价值的引领。我国的宪法正处于转型时期,提供价值引领,促进宪法转型,正是今日我国宪法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