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229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199篇
政治理论   173篇
综合类   3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的大气环境和污染源监测,研究区域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根据不同功能区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累积效应,表明区内道路扬尘和施工扬尘是该区域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根据对道路边界的降尘监测,表明施工工地对道路扬尘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处于建设发展期的区域,加强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控制是保证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2.
当前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与民营企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不相符合的是我国目前与之相配套的法制环境。本文从民营企业面临的内部、外部两大法制环境的缺陷入手,分析了当前法制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建设良好法制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3.
环境对学习语言非常重要,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创造良好的课堂小环境,发挥学生自然习得的作用,建立课堂教学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新教学体系,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4.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生态环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生态价值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公平正义等法律精神是构建西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科学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有利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关系,从而有效维持甚至增值西部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5.
城市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制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城市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不破坏其稳定机制。要发挥环境规划法律制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6.
在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须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和犯罪活动,有效预防环境犯罪,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履行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77.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局。必须既立足当前 ,又着眼长远 ;抓点带面 ,以点促面 ;虚实结合 ,正确处理内与外的关系 ;坚持“两手抓”的原则 ,实现软硬两个环境相辅相成 ,协调发展 ,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8.
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莉荣 《桂海论丛》2002,18(5):45-4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市场化 ,民营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相对于民营经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说 ,还远远不够。目前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有五大障碍和深层次原因。只有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制度松绑 ,解除歧视性的环境制约 ,才能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9.
198 9年《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也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它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因此 ,适时修订《环境保护法》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以陕甘宁地区区域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发展过程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文化变迁这一主线,着力探讨了在中国北方农牧民族对峙的社会背景下,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后期人为产生的条件)密切相关的边塞文化发展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