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7篇
工人农民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3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7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犯罪构成及其客体要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采用了与德、日及英美不同的综合式的模式,将犯罪构成作为评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标准。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因为《刑法》第13条的但书及排除违法性事由出现了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犯罪客体要件存在漏洞,将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作为了客体要件。为了将这些例外情形纳入到犯罪构成中,应该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2.
Erickson, Lilienfeld, and Vitacco's (2007/this issue ) review of the suita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psychological tests invites legal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rely on it as an objective guide for selecting, using, and admitting psychological tests in family court matters. Unfortunately, their discussion is marred by a pronounced bias in favor of multiscale, objective personality inventories and against performance‐based or projective instruments. This bias is evident not only in their unbalanced emphasis on the strengths of the former and weaknesses of the latter, but also in their use of selective citations and loaded language in launching what amounts to a polemical argument in support of tests that they favor. Their discussion of the Rorschach inkblot test is particularly misleading. This article refutes their unwarranted criticisms of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Rorschach test, its research base, its norms, its interscorer reliability, the validity of its scores, and its admissibility in the courtroom. The value of multimethod assessments that include the use of direct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rformance under standardized conditions in custody evaluations i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33.
牟宗三先生对荀子思想的关注在其学术历程的第三阶段占有重要位置,<荀学大略>是其中最为系统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牟先生分析了荀子的性恶论和隆礼重法观念,认为荀子之学注重客观精神的建构,对儒学的未来发展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4.
莱钢集团公司工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运用目标管理实施开门办会,确立"三个出发点"、"四个立足点"和"五个着力点",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5.
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主要代表,他在探索对人所特有的研究方式的过程中,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批判科学主义把人等同于“物”,因而把人视为“客体存在的人”,提出“主体存在的人”的观点,认为人性本善,是有着主体性、独特性、整体性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36.
强劫罪与强奸罪的罪状中都有"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这一客观行为,但是却存在一些区别,特别是他们在暴力的含义、胁迫的外延、其他方法的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两个不同罪中客观行为表述相同时,需要我们结合犯罪所侵害的客体、司法解释、立法解释等等方面探寻立法的原意,加以综合考虑其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7.
邱陵 《法学杂志》2020,(4):62-71
依据我国《刑法》第286条之一,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必须满足"经监管部门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这一条件,对这一条件的误解,致使本罪有束之高阁的风险。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属于客观的处罚条件,而不属于不法要素,也不属于责任要素。责令改正不是行政处罚而是行政命令,本罪的成立不以行政处罚为前提条件。监管部门可以口头形式作出改正责令,而不仅限于书面形式;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具备改正能力,不能成为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138.
商标及其权利保护制度的产生基础和价值来源是诚实经营者对于商标的使用。为了有效地遏制商标恶意申请,我国2019年《商标法》第4条将"使用意图"作为商标注册条件之一,然而在行政审查和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落实这一要求尚不十分明确。通过比较研究我国与美国、英国和日本商标注册制度中的"使用意图"要求,以兼顾注册效率与公平为出发点,建议在我国商标注册程序中引入宣誓性的真诚使用意图声明。在注册申请指定的商品或者服务类别超出申请人的经营范围等特定情形下,适用使用意图说明制度辅助查明申请人的主观目的。申请人是否具有符合商标法规定的使用意图,需要结合事实因素以客观标准作出理性判断。  相似文献   
139.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笔迹鉴定技术日渐成熟并且逐步走入了文件检验实务领域。从文件检验尤其是笔迹鉴定业务的视角出发,业内人士需要对计算机笔迹鉴定系统的设计原理、算法思想、发展方向有整体的了解。伪装书写等因素使“能全面、准确识别特征字符的最优算法”难以开发出来,这与综合评断的复杂性共同决定了此类系统应为鉴定人员快速、准确地作出结论而提供辅助作用。构建笔迹鉴定的客观标准,在人工检验中充分发挥计算机高效、客观的自动初筛功能,应成为笔迹鉴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0.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实效是实践的客观效果、教育主体追求的目标、社会的期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需要客观考量。无论是实践的必然结果,还是实践追求的目标,抑或社会的期待和要求,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考量标准的客观性:考量标准制定原则的客观性;考量的内容要具有客观性;考量方法的客观性;主观标准要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