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210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2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1.
治安学若干基础理论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治安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同。但由于种种原因,治安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以致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学术界还没有重大突破。本文拟就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进行阐述,以期引起治安学理论界更加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2.
在GATT/WTO中争取特殊和差别待遇是发展中国家成员要求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的表现。这种公平的实现是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现实权利的权利实践过程。本文分析了影响该权利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系列变量,指出发展中国家只有增强自身的参与能力,加强整体的团结,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权利实践。WTO应进一步强化规则和纪律,切实保证发达国家成员履行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义条,后者才能从特殊和差别待遇中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13.
数据极大化和算法智能化是大数据侦查应用的基础和手段,人是大数据在侦查应用中的关键因素.从大数据侦查模式的宏观构建、微观算法目标和智能更新方式的设计到相关的行规、法规的建设等方面都需结合这两个特点展开研发和应用.通过阐述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在预审业务及其人才培养的双重困境,提出在预审业务及其人才培养中开展大数据智能化侦查应用...  相似文献   
114.
《民法典》对侵害与损害的区分,给损害赔偿的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何理解损害的概念,是认识这一损害赔偿体系的基础。损害概念的发展历经差额假说、客观损害说及规范损害说的演变。差额假说在实践操作中具有便利性优势,且实质上是损害赔偿的填补功能及完全赔偿原则的规范表述,其作为通说的地位依然应当肯定。客观损害说及规范损害说的提出,...  相似文献   
115.
在多元哲学景象中寻求确定性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海 《理论学刊》2006,1(10):56-61
当代中国哲学舞台,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哲学集结,中、西、马哲学并存,由此构成了当代哲学发展的多元复合背景。由于哲学家缺乏整合的能力与自觉,哲学的多元景象并没有转化为促进哲学繁荣的条件和前提,从而引发了哲学理解及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应有的确定性立场是哲学的综合化、中国化、实践化。  相似文献   
116.
虚拟现实城市交通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造一个形象逼真的模拟环境,并通过相应的感知控制设备来调整和管理城市交通,且在最大合理程度上取代城市交通不同道路等级的通行能力和相关因素影响的实测数据的繁复性,以更小的代价获取真实世界所需要的城市交通问题和交通环境的知识,找寻最佳的交通控制和管理的方法,为真实世界的城市交通紧张的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7.
区分制共犯设立模式之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取正犯、共犯分离体系立法例国家的刑法理论中,正犯、共犯区分的理论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核心"问题.在经历了早期的客观说与主观说之后,洛克辛教授所主张的犯罪事实支配论基本得到了学界的认同.不过,我国学界通说仍然是以形式客观说作为正犯、共犯区分的标准[1],如何使犯罪事实支配论与我国共犯立法相协调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8.
在传统宪法权利二分法理论下,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依赖立法裁量。公民受教育权被视为"方针"与"宣誓"而抽象与不确定,其实现面临严重障碍。借鉴德国宪法权利二重性理论,重视受教育权的客观价值秩序功能,是公权机关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9.
对于非法拘禁罪之结果加重犯,重伤的判断原则上应以行为时为准,死亡的判断应以综合说为据重伤与死亡应能客观地向非法拘禁行为归责,非法拘禁行为必须制造出导致重伤、死亡的不可容许的风险并使之现实化行为人对重伤、死亡的主观罪过只能是过失。  相似文献   
120.
由当代客观归责理论提出来的风险升高和风险降低理论都值得进一步反思。首先,任何与法益侵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都必然在客观上升高了该结果出现的风险。其次,所谓风险降低理论实际上包含了三种应当运用完全不同的原理来加以解决的情况:第一,在"真正的风险降低"中,结果与行为之间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第二,在行为人误认为其行为降低了风险的情形中,应从主观归责而非客观归责的角度出发排除行为的犯罪性。第三,在损害替换的情形中,应当在肯定行为符合构成要件的前提下,运用紧急避险或推定的被害人承诺的原理来探讨行为的违法性问题。最后,对于"扳道工"案件,不能以风险降低为名运用假定的因果流程来否定客观归责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