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62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止后的一定时期,依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确立附随义务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及完善合同法立法与理论。附随义务内容随合同关系发展而有不同的体现。基于附随义务发生阶段的不同,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222.
The dec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n the case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 (“Genocide Convention”) highlights states’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vention, especially the obligation to prevent. When it comes to the case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Convention”), the decision of the Court indicating provisional measures seemingly purported to generalize its jurisprudence in the Genocide Case. By elaborating this kind of new jurisprudence, the Court echoed to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s well as to Article 48 and Article 54 of the Draft Article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ates for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 (“Draft Articles of State Responsibility”). It appears that each State Party should have an obligation to intervene in the coming genocide incidence, perhaps as well as in the comi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cases. Nevertheless it is unclear in what manner a state could implement it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223.
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学说史上共形成了三种作为义务说,即形式的作为义务说、实质的作为义务说和二元的作为义务说。通过对以上学说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二元作为义务说应更具合理性。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应是实质要素与形式要素的统一,前者界定了作为义务的事实性根据,后者则统一了作为义务的规范性要式。  相似文献   
224.
张培田  陈金全 《法学研究》2005,27(2):138-148
中国先秦时期从国家形成到秦始皇统一以前 ,债权债务关系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复杂化 ,解决债权债务的案例日益增多 ,实践中出现了不自觉的债的分类调整 ,对债的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对比研究 ,这体现出中国独特的调整债的法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25.
检察官客观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是大陆法系检察官定位的基本特征,也是检察官具有司法官属性的必然体现和要求。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原则,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和司法制度的确认,体现为一种发展趋势。从该原则的发展中,我们能够更清楚地把握检察权在现代法治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26.
陶建国  何秉群 《河北法学》2007,25(8):147-151
释明权制度对修正辩论主义的形骸化、明确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关系,进而实现公平地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官的释明包括消极的释明和积极的释明,释明内容主要为请求内容的释明、请求原因的释明、证明促使以及法律观点的指明等.目前,在如何行使释明权以及行使程度和范围等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问题主要靠判例来解决.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尚未引入释明权制度,因此,对该制度的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7.
卢谌 《河北法学》2007,25(5):76-80
作为给付障碍的一种特殊形态,一时给付不能应当采取实体法解决进路,而不应当采取诉讼法解决途径.在一时不能期间,债务人的给付义务或者说债权人的履行请求权因抗辩而受到中止,即债务人的给付义务或者说债权人的履行请求权在根本上继续存在.在一时不能的情形,应当采取拟制期间的做法来认定债权人的解除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而不采取不可苛求性之规则.  相似文献   
228.
论无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法律事实,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无因管理法律制度最早源于古罗马法,它的确立和存在旨在保障协助他人者的利益同时又要保护每个人就自身的事务不受过度干预.在性质上,无因管理是一种事实行为.这种事实行为又因其产生原因及构成要件的特殊性而又决定其具有了特定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229.
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权利研究是理论法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课题,是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回顾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权利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突破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范式;确立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学基本范畴的地位;确立权利作为法学基石范畴(权利为本位);权利本位范式的形成及其广泛运用。权利研究必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深入展开和完善。  相似文献   
230.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开创了从意义到形式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思路,这不但体现在下卷的"表达论",而且贯穿全书的始终.该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建立了六大语法范畴系统:动词时态系统、句子功能系统、句子语气系统、语义角色系统、语义范畴系统以及语义关联系统,这是吕叔湘语法研究的核心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汉语语义语法理论才得以长足的发展.本文全面阐述了汉语语义语法的理论思想,指出它的理论核心是:强调形式与意义的的双向研究,特别是强化了语义范畴、语义角色和语义关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