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理论界对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研究一直倾向于在宪法文本乃至宪政精神下进行本体论的研究,但本体论研究无法改变目前宪法及部门法的条文规定,因而无法促进法律监督权的深化与拓展。法律监督权在政治生活中属于未完全定型的概念。在未完全定型的情形下,抛开分歧,更加注重权力行使过程、行使方式的研究更为重要。法律监督权之所以尚未定型及运行中之所以遇到很多难题,不同机关的绩效考核之间相互博弈、监督与被监督单位及个人之间的情面是尤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构成的复杂法治环境中,考虑到法律监督权在政治、法律中的未完全定型,提倡合作共赢、又不折损情面的协商式监督更能促进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2.
德日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以规范论为基础,以评价性概念为基石,价值评价的对象是事实,价值评价的实证标准是罪状,实质标准是开放的,诸如新康德主义的超验理性、罗克辛的刑事政策以及雅各布斯的社会规范等。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以存在论为基础,以描述性概念为基石,评价对象与对象评价不分,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同一。存在论体系及其描述性概念严重限制了价值评价的功能,无法协调好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体系内评价与体系外评价、积极评价与消极评价的关系。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应该从存在论走向规范论。  相似文献   
53.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内涵进行解剖,明晰了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了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4.
哲学本体论探究,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据、思维根据和现实根据。哲学本体论问题的指向与追求,是哲学思维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哲学对人类的重要社会功能,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5.
In Latin America, rural and indigenous women have mobilised in defence of their territories and built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urban and mestiza feminist movem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hese processes have played out in Peru,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ourse on ‘body as territory’, which articulates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rights with territorial autonomy. It discusses the ‘cosmopolitics’ of translating the distinct concerns and worldviews of the women involved, arguing that this discourse has enabled partial recognition and strategic equivalencing but that it has failed to fundamentally transform the underlying asymmetric relations of power and privilege.  相似文献   
56.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反映特定经济形态、阶级利益的观念或意识系统,通常人们将它阐释为一种“虚幻意识”,但是一种虚幻或颠倒现实的观念解释系统如何能够反映并服务于阶级利益?除非阶级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比阶级的条件更基本、更源始。马克思开启的存在论新境域,显然是以这个关系到阶级前意识和观念符号系统结构的“无知”天幕为背景的。在那里,不可能将反映与被反映者、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认识论或知识论的区分和理解。马克思试图揭示的是有关“活动”的前提,以及确定意识(形态)存在的物质性。既如此,就不能指望马克思将基于分裂的阶级统治的社会状况之意识形态虚幻及其辩护作用作认识论的定位。尽管常常有人大费周章地认为他确实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57.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问题,传统本体论在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得到了巨大发展,黑格尔是集大成者。后来,本体论问题由于西方哲学的转向受到了冲击。马克思主义否定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实践是其哲学基础。实践观点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同时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本体论的存在。  相似文献   
58.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古代希腊优美艺术产生的土壤和哲学形成的温床 ;而对于“命运”、“必然”的深刻信仰导致古希腊哲学不断寻求最终的实在和真正的实体 ,并在纯粹知识的领域里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 ;西方哲学的原始含义是爱智慧 ,本体论则是其核心 ,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哲人们赋予西方哲学以不同的含义 ;哲学的功用主要在于它是一种教养 ,一种精神血液 ,是对真理的爱慕。  相似文献   
59.
从侦查实践角度看犯罪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对犯罪本质、犯罪原因等的本体论追求 ,是犯罪客体化的产物。这种追求是社会犯罪文化观的一种知识层面的表述 ,并不是犯罪学科学化的基础。从刑罚实践的历史进程看 ,犯罪作为刑罚实践的一个环节 ,构成了刑罚实践的手段 ,而不是脱离刑罚实践并与刑罚实践相对峙的外在的自在事实。因此 ,犯罪体现了刑罚实践的结构性特征 ,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60.
刘超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94-100
侗款制的延续与转型是其作为侗族传统制度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再一次自我调适。基于侗寨老年人协会的田野考察与结构功能分析,研究以此透视转型视域下侗款制的呈现样态,并进而反思当前侗款制的研究生态。研究发现,转型视域下的侗款制并非如历史文献脉络下多学科"知识形式"的分离式表达,而是呈现为一种总体性制度的本体性延续。它耦合于侗族独特的人群组合与关系结构、民间信仰与社会风俗,以及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彰显于日常生活世界,内隐为本体动力。因此,侗款制在现实层面实现自我转型之同时,学界亦应在学理层面实现从"知识形式"到"动力本体"的探讨,立足于田野与文献之综合,看到其作为一种总体性制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