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63篇
综合类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ase of a Complex Product System (CoPS)—a new satellite—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firms and agencies that contributed to its development. Despite many political, organisa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tensions, divergent objectives and strategic misjudgements, the satellite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2002. It was found that a number of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project, including the evolution of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s between different actors as the project progressed, the use of a range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tools accompanied by personnel with significant discretion and judgement, and a unifying methodology for satellite production called the Small Satellite Philosophy (SSP), which helped provide an approach for its effective integration.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atellite project and the problem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t confronted, then examines whether the solutions adopted could be appropriate for other complex innovative projects, particularly those involving joint public–private investments. It also describ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time, mission cost, risk and return in reduced resource CoPS. Although the satellite itself was a technical success, government policy objectives for the project were not realised and the paper considers mismatches between policy objectives and mechanisms in complex projects.  相似文献   
102.
近来社会史研究,倾向于关注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强调把人类聚落空间当成一个整体,从各个面向综合讨论。有鉴于移民族群在迁移过程当中,经历时间漫长,取得历史材料不易,家谱成为保存移民发展史的数据库。家谱撰写者为了垂训后世子孙,巨细靡遗地叙述开基祖艰苦创业立基的过程,内容包含家族历史以及开基祖从原生地到迁居地之后,建立移民聚落空间的历程。本文试以台中石冈《刘元龙公派下家谱》、苗栗铜锣《李氏宗谱史记》为讨论对象,探讨清代渡海来台拓垦的先民们,借由精神上血缘凝聚力与物质上的经济合作力量,以宗族为单位,建构生存空间,逐步地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城镇化究其实质是人文范畴即人的城镇化。一味寻求空间拓展的城镇化,不仅群众利益受到伤害,还带来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城镇自身发展也会日益显现疲惫态势。中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让城镇化回归人文并促进民生的持续改善,惟有如此才能圆好农民的城市梦,进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4.
网络的虚拟化、开放性、包容性特征给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以巨大的空间,缺场交往互动、价值观念集体认同、多重社会角色交织以及网络疯狂和现实孤独并存等逐步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互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5.
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自尊"回落到日常生活中:"自尊"只能是——也必须是一种个人对于自己是否尊重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出发,对性服务妇女个体在实施服务时所坚持的选择原则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边缘和底层者的自尊以私人体验的形式掏空了"自尊"原有的德性的意义,使之回归平凡;破坏了"自尊"原有的社会范式,使之成为一种私人体验;挑战了"自尊"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使之具有了私人空间特有的张力。而也正是从这一人类原始精神出发的对他人生命—生活及其表现/表达的尊重和理解,使研究者能够突破自身"此在"和"此知"的疆界,进入研究对象"自尊"的"此在"和"此知"之中,并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空间接纳,认识和了解/理解了有关自尊私人体验和私人空间的"能在"和"能知"。  相似文献   
106.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身份,增加了辩护人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规定,并对侦查阶段律师权利进行了扩充。随着世界范围内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加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已成为趋势,按照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的国际标准,我国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7.
青少年空间是社区青少年教育的新型阵地,是为青少年提供零距离家园式服务的社区活动场所。它开设的体验性、创意性、辅导性等服务项目,既满足了青少年多元化成长的需求,也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犯罪问题具有普遍性,是长期困扰人类社会的难题之一。文章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详细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方法,如数据挖掘、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灰色系统等。然后,指出了犯罪问题研究中存在的犯罪明数与犯罪暗数问题,最后给出了犯罪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对犯罪问题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苏联解体后,在后苏联空间国家突然拥有国家主权的条件下,新政治精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治-法律空间。对这些国家而言,设计与现实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稳定的国家体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国家政策的过程过于拖延,前景令人质疑,而且即将面临政治代际更替的全新挑战。后苏联空间非常复杂,但也因此是研究和政治设计的重要地区。20多年的实践表明,不应期待后苏联空间的快速转型。大多数后苏联空间国家未完成国家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使形势复杂化,可能导致巨大的变数,包括冲突和诉诸武力。但是,外部环境仍逼迫变革。对于后苏联空间国家而言,变革具有政治理性化和政治制度形式化的目的,包括以法律形式固定政治制度和强制政治设计者更多地在正式法律范围内行事,而达到上述目的的选择包括革命性变革或"自上而下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0.
全球化时代的新地缘政治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是一个国家最首要的关切,只有在对国家的安全需求和安全观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读国家的行为和理解国际政治现象。传统地缘政治学有着独特的安全观,即对于"空间安全"的关注。但是在当今时代,受到全球化所裹挟的各种因素的冲击,传统地缘政治安全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由于全球化时代空间性质的变化和安全内涵的拓展,新地缘政治安全观应当是在充分关注大空间范围内的安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安全观。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理解新地缘政治安全观,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特定空间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