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4篇
工人农民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云飞 《理论学刊》2012,(4):85-89,128
统筹兼顾,是事物所具有的整体和部分、均衡(平衡)和非均衡(非平衡)的辩证法在发展观上的具体运用和在方法论上的创造性发展,也是我国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提升.它不仅具有明确的生态指向,而且具有直接的生态价值.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将统筹兼顾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东北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东北一直作为国家重量级的战略区域,与其他方位意义上的东部、中部、西部具有不同区域价值,目前很需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来加以承托。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一轮开发开放中,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必须全方位透视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评估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分析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战略对策创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构建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克服企业资金瓶颈,积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业壁垒;拓展创新产业路径,扩大新兴产业中的民营分量;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促进民营经济对接国际市场。只有这样,东北区域民营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发挥出市场主体作用,支撑东北作为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方法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华 《思想战线》2001,27(4):13-16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产、生活和传统文化习俗.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仅靠统一的国家大法来解决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靠新的、有针对性的民族地方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来保证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和有序进行.所以,民族地方法制建设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融 《河北法学》2007,25(10):132-136
"允诺禁反言"是英美契约法的独特内容,它以受诺人的"信赖损失"为基础而追究允诺人的法律责任.该原则兴起于19世纪末的司法实践,并在20世纪得以确立,美国《契约法重述》对该原则有明确的规定.英美两国契约法对"允诺禁反言"原则的适用不一样,对其法律性质的定位也不一样."允诺禁反言"无疑是对约因法理的重要挑战,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约因".  相似文献   
15.
于海平 《桂海论丛》2006,22(6):8-10
保持党的先进性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从党的宗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来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和内涵体现,从物质价值、政治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和社会历史价值等方面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因人口聚居、建筑密集、活动复杂而日益成为风险中心,呈现出复合性、联动性、叠加性、扩散性、隐蔽性增大等整体性风险。本文基于韧性视角,引入"韧性城市"概念,剖析了现代城市整体性风险防控实践的六大盲点和弊端,并分别从空间、时间和层级三个维度提出了韧性城市风险治理的范式,梳理出"都市群-城镇带-生活圈"防范风险扩散、"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阻遏风险延递、"宏观搭台-中观定标-微观落地"化解风险叠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国家责任的缺失,限制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宏观规划、整体布局与协同进步,以致法律体系不完善、地域差别较大、部门协作壁垒等问题一直存在。国家责任更具“宣誓”意义和政策指引价值,其与政府责任、司法机关责任存在主体不同、责任内容不同、责任实现方式不同等区别。从国家责任角度出发,应加速制定“儿童福利法”,完善儿童福利制度,理顺刑事诉讼法内部规则,细化收容教养制度,协调刑法、刑事诉讼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少年司法所需经费可实行国家财政统一拨付,国家应统筹发展少年司法模式,并大力发展中西部少年司法社工组织及少年司法社工;明确司法机关、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分配,强化家庭、学校作用的发挥,积极推动公安、司法机关、政府部门与少年司法社工组织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民法之外,重新构建一个仅适用于刑法中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判断标准,既无必要也不现实。财产犯罪法益保护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入罪,不论是“利益的法益化”还是“管理的占有化”,都是以保护法益之名行扩张犯罪圈之实。犯罪圈的不当扩张,不仅会有损整体法秩序,还会弱化乃至消解法益甄别法与不法的机能。部门法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任何法律体系下都是无可避免的,民法典编纂为解决“刑民倒挂”问题以及增加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在刑民之间的衔接度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此,应重新梳理刑民之间围绕财产、占有、管理等方面的争议问题,将民法所确定的财产法益内容作为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基本依据,并允许刑法根据财产犯罪的特点对法益保护范围作出适当调整。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通过民法给刑法套上枷锁,而是在遵循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基础上达成应有的刑民共识。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实现了由传统安全观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演变,显著体现在安全环境研判、安全内容认知和安全维护手段三个方面。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安全方面频繁推出新理念、新方案和新举措,中国的安全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安全影响日益增加。在安全观方面,中国先后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亚洲新安全观、亚太安全观等理念,实现了安全观的变革与创新。安全环境研判方面,对国内安全的认知更加全面系统、对周边安全的认知更加统筹协调、对国际安全认知更加注重“中国作为”;安全内容认知方面,认知内容日益丰富,兼顾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统筹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安全维护手段方面,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和推进国际安全合作。回顾新中国七十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历经安全实践的锤炼,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安全环境研判需考虑内外因素并注重其联动性、坚持核心安全需求的底线和安全维护手段要以和为贵、文攻武备。展望未来,其重要启示在于中国的国家安全观要注重安全需求与安全能力之间的平衡,将安全能力建设视为至关重要的任务,不断促进安全维护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王洪 《政法论丛》2014,(5):130-136
在司法过程中,法官不依法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法,没有公平与公正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正义。在司法领域也存在着如下的拉德布鲁赫公式:在司法的不法与虽不正义但仍属依法裁判的司法之间划出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是不可能的,但最大限度明晰地作出另外一种划界还是可能的,即凡正义根本不被追求或构成正义之核心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有意不被承认的司法裁决,就不仅仅是司法的不正义,它根本上就是司法的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