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13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17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农村集体财产纠纷解决模式主要包括诉讼、仲裁、行政处理、调解、和解、信访等方式,这些解决模式于实务中各有利弊,纠纷当事人往往从自己利益角度出发进行选择。然而,为了切实地保护农村集体及其成员的利益,农村集体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权属纠纷由行政机关解决不妥,应由法院作为民事纠纷直接受理;土地征收标准纠纷不应以行政方式解决且产生终决性效力,应界定为民事纠纷,赋予法院享有此类纠纷的最终决定权;集体财产收益分配纠纷应明确引发纠纷的集体财产分配方案属于一种特殊法律行为类型,法院应受理此类纠纷。同时,现行农村承包纠纷仲裁存在的弊端甚多,应将其纳入《仲裁法》的仲裁范围。  相似文献   
342.
针对建造中船舶所有权归属及转移问题,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英美法及大陆法国家关于建造中船舶所有权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就国际造船合同中的建造中船舶及物料所有权条款进行剖析,指出该类条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343.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宪法和宪政存在着悖离 ,其原因是宪法文本的缺失。现行宪法是不解决宪法问题的宪法 ;对国家机构只授权、不限权 ;公民权利没有充分保障。现行宪法应该以公民财产权和国家财政权之间的关系为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344.
李心淑 《河北法学》2003,21(5):150-152
机动车交易中涉及的所有权何时变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历来认为以办理过户手续为准。这种 认识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认识不符合世界上通行的物权变动制度,也不符合机动车的动产特 性。世界上通行的物权变动制度是动产以交付为准、不动产以登记为准,我们也应确立这样的物 权变动制度。  相似文献   
345.
公民财产权的制度化路径--一个人权和宪政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冯威 《法学论坛》2003,18(2):5-10
近年来 ,我国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的共同关注。公民财产权应当纳入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体系 ,尤其是公法保护体系已渐成共识。而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不足为公民财产权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从财产权制度及其意义出发分析了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和公法保护路径 ,以期促进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46.
仇书勇 《法学论坛》2007,22(2):119-126
现代公司"两权分离"的理论已经得到学界广泛认同.通过考察法人制度发展的历史渊源,探究法人制度的理论精髓,提出所谓"两权分离"中的"所有权"既不是指股东对公司财产的所有权,也不是指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而是指股东对公司股份的所有权."两权分离"应当是指股东对公司股份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相似文献   
347.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体系多元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结构单一的问题,从野生动物的合理利用、驯养繁殖、狩猎权行使和引进外来物种的产权归属等方面,阐述了多元化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客观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野生动物资源多元化所有权体系的构建框架:坚持以国家所有为主的多元化所有权制度;建立私人所有权制度,即经过驯养繁殖成功的野生动物和通过猎捕权得到的野生动物可由私人或单位所有并经营的多元化所有权体系,并对单位和个人的所有权行使限制。  相似文献   
348.
汤文平 《北方法学》2010,4(6):146-153
《物权法》对宅基地上私权流动问题未予回答,为目前法律解释和适用制造了混乱。在立法论上,应当从反思房地强制捆绑交易模式入手,重新界定房地关系,在谨慎对待宅基地使用权直接处分行为的同时,应毫无保留地支持农民对自有住宅的处分自由。按照平等、效率、自由和社会保障的要求,调谐房地异主以后权利人之间的关系,以地上权为枢纽构建允许私权处分的宅基地上权利群体系。  相似文献   
349.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a sample of 972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n China in 2003. Various theories, namely, the trade-off, pecking order and agency theories, are deployed to explain and predict the signs and significance of each factor identified by Ragan and Zingales (1995) and Booth et al. (2001). Furthermore, we includ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ings, including state agency shareholdings, state-owned shareholdings and privately owned shareholdings, as corporate governance variable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structure on the debt financing behaviours. As well documented, we find that profitability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capital structure at a highly significant level. The size and risk of the firm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debt ratio – but only in term of market value measures of capital structure. The years of the companies being listed on stock market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capital structure, indicating the access of the firms to debt finance is more easily judged by book value. Tax is not a factor in influencing debt ratio. Ownership structur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apital structure. The firms with higher institutional shareholdings tend to avoid using debt financing, a behaviour that can be explained by entrenchment effects. A furth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reveals tha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institutional shareholding, the state institutions, including state agency and state-owned institutions, were more averse to debt financing, particularly for state-owned institutions. There is no strong evidence indicating debt-averse behaviour by domestic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350.
职工持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新红 《时代法学》2003,1(2):80-102
劳动力和资本结合创造了剩余价值 ,职工也应当和股东一起共享剩余索取权 ,职工持股是实现职工剩余索取权的手段。西方国家职工持股的实践证明 ,职工持股制度可以缓解劳资矛盾、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国企改革中推行内部职工股制度 ,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借鉴日本的职工持股会持股制度 ,应是中国职工持股制度的恰当选择。制定统一的有关职工持股会持股的法律是规范和推进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