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1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篇 |
工人农民 | 6篇 |
世界政治 | 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篇 |
法律 | 387篇 |
中国共产党 | 5篇 |
中国政治 | 97篇 |
政治理论 | 23篇 |
综合类 | 4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张武举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4):51-54,58
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是指刑罚威慑功能的发挥在实现刑罚目的方面所具有的有用性。这一问 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的指向问题,即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是以刑罚目的的实 现为价值内涵的;二是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的外在表现问题,即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 认为,刑罚威慑在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功利价值方面具有廉价性的特点,它理应受到现代刑事立法和刑事司 法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2.
行政处罚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1):103-106
行政执法信息是否公开在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没有明确的答案,学术界和实务界也众说纷纭",隐私"一词由于在我国公法领域不包含个人身份基本信息,故个人身份基本信息不属于不予公开的范畴,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应该区分情况进行公开。首先,应对行政处罚信息作区分处理,违法行为信息应该主动公开,个人身份信息应该由利害关系人依申请公开,媒体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公开行政处罚相对人的身份信息,一般情况下,应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133.
国家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共利益的需要,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对一些与治安管理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事项,设定禁止一般人从事。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和资格,经公安机关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才能从事该行业。公安行政许可作为一种制度,是国家在治安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治安行政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保护合法、打击非法经营行为,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平竞争和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34.
死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内容的最为严厉的刑罚,应遵循公正、功利与人道三大原则。死刑是起源最早的刑种,在几千年人类刑罚史上一直占据着刑罚体系的主导地位。死刑制度走向历来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因此,如何评价死刑,保留或是废除,限制或是扩张,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我国作为保留死刑的国家,限制与减少死刑已受到立法和司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5.
王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36(3):84-86
法理上将抢劫罪区分为基本类型的抢劫罪、结果加重类型的抢劫罪与情节加重类型的抢劫罪,这种划分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抢劫罪死刑设置的原意,且更有利于运用加重构成理论以及其未遂形态来限制死刑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必须严格遵守死刑程序用尽原则。在对抢劫罪进行死刑司法控制时,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对象等,同时必须考虑其是否存在酌定量刑情节,通过刑事和解结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而且还可以起到限制死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设立 ,对打击犯罪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 ,腐败分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现象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刑法规定的该罪的量刑幅度畸轻。这不仅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放纵了犯罪 ,而且为执法者徇私枉法开了方便之门。建议立法机构比照贪污、受贿罪的量刑进行修改 ,提高法定刑、增加量刑档次。 相似文献
137.
论行刑个别化原则之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雯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1(1):20-22
监狱的行刑运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活动原则.行刑个别化原则是特定行刑目的的派生物,是刑罚目的之于行刑的个别化要求,是一定时期刑罚制度及其理论在行刑观念上的折射.对分娩于国外监狱并为现代西方刑罚综合理论所极力主张的行刑个别化原则,我们应取其合理成份,弃其虚伪内容,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8.
从公安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出发,结合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揭示和分析公安行政处罚中程序和实体方面常见的法律问题,提出了完善公安行政处罚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9.
徐凯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2(2):38-42
社会对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定的.对其价值判断的这种一致性,使得对其犯罪化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对见危不救行为动用刑罚加以调整,使人们自愿承担救人于危难间的义务,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我国刑法中应增加"见危不救罪",但要有严格的范围限制. 相似文献
140.
杨晓辉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5(6):7-10
在古代的法典中,有许多关于女性犯罪的法律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法律的性别观念以及女性的法律地位。本文主要就《唐律疏议》中涉及女性犯罪的罪名、刑罚及优恤的制度作了梳理与介绍,以从制度角度了解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