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66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643篇
中国共产党   177篇
中国政治   471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103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新兴的经济法部门以事实行为作为其基本特征,并形成了与民事行为相对应、相配合的态势。本文就经济法上事实行为进行了概念阐述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在与民事行为比较的过程中,分析了经济法上事实行为的制度价值、技术功能、行为结构、法律评价。经济法上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配合态势构成了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现代版本。  相似文献   
232.
在我国刑事立法中,转化犯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转化犯的立法价值在于,体现了罪刑均衡与罪刑法定的刑法原则、符合刑法谦抑性、解决了实践操作难题。以犯罪结果、犯罪行为与犯罪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转化犯分为以严重结果为转化条件的转化犯、以犯罪条件为转化条件的转化犯、以犯罪行为为转化条件的转化犯三大类。通过仔细分析三大类转化犯的立法例,现今立法的不足得以呈现,需要在立法技术上予以逐一应对。细化转化犯相对应的罪名,体现罪刑均衡。  相似文献   
233.
犯罪心理学作为刑事科学中的组成部分,其价值范畴体现为精神价值、实体价值与应用价值三个层次;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由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系统方法的一般论与具体研究方法构成。本文旨在探讨精神价值与哲学方法论、实体价值与系统方法论、应用价值与具体方法之间,及其价值范畴各层次与方法体系之间的上下位协同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34.
效率工资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之一,致力于为工资粘性和自然失业率提供合理的解释。众多的理论模型和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使该理论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逻辑上或解释力方面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加以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5.
司法权威与权利文化是互动关系。司法权威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基础中,权利文化的内核决定了司法权威的价值取向,并给司法权威成长提供了观念性动力,因之,扩张和保障权利构成了司法审查权威的文化基石,而司法权威的树立也促进了主流法律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6.
文章简单介绍几项国外关于投射技术在讯问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投射技术在国内刑事司法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投射技术在讯问工作中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237.
彰显主体性的价值多元时代呼唤青少年德育的新路向。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德育路向,既与道德的本质相谋合,又与我国当前价值多元的德育环境相契合,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合宜性。在此路向上所做的德育方法的探索必然能够开拓我国当前德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38.
新时期我国民爆公共安全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开展对民爆公共安全本质、规律的研究。对民爆公共安全的研究,是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完善和发展公安学科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39.
随着现代工具的发展普及,通讯工具涉案情况越来越多。运用手机、程控电话、IC卡电话、网络通讯等信息已成为侦查破案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讯信息具有电子性、精确性和可储存性特点,具有定人、定时、定位的侦查价值。侦查中运用通讯信息应注意及时性、协作性、灵活性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40.
安全·自由·自主--住宅不受侵犯的价值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凌  缪岚 《法律科学》2005,23(6):3-8
住宅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场所,更是人们寄寓温情与安宁的家园。作为个人的栖息之地,住宅自古以来就受到特别的保护,俨然作为与社会相对隔离的堡垒。近现代以来,住宅不受侵犯权已经成为普适性人权,它通过私人领域的划定,保护着人的安全、自由、自主,并以此凸显人的尊严。正是住宅不受侵犯权对人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各国均将其纳入宪法之中,并以不同于物质财产权利的精神性权利而熔铸在法律文本与民众心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