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特征,鉴定结论属于证据的一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也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特征,因此,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属性是证据,且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的鉴定结论。当前我国犯罪心理测试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应从测试主体、测试程序、测试环境条件、测试方法和测试结论的审查等方面规范测试制度。  相似文献   
62.
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郑永流 《法学研究》2004,26(1):140-149
法律判断是应用法律的结果。法律应用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发现 ,且主要是法律发现。在法律适用中 ,事实与规范相适应 ,判断可直接通过推论得出 ,这可称为推论模式 ;而在法律发现中 ,由于事实与规范不对称 ,在通过推论得出判断之前 ,先要对事实与规范进行等置 ,使事实一般化 ,将个案向规范提升 ,将规范具体化 ,使规范向个案下延 ,并在两者之间来回审视 ,螺旋式向上发展 ,这就是等置模式。相应地 ,法律判断形成模式包括推论模式和等置模式两种。  相似文献   
63.
揭萍  金天 《政法学刊》2002,19(6):70-71
人们对侦查终结的认识存在偏颇,我们应对侦查终结和基本条件做科学界定,建议完善侦查终结立法。  相似文献   
64.
实体法上的想象竞合犯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结构矛盾,亦即一行为与数犯罪之间的内在矛盾。在付诸刑事司法实践时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进路:从处断结论为一犯罪出发的诉讼进路实际上预先地限定了单一诉讼客体的范围,事先对犯罪事实进行了取舍;从结构解析出发的诉讼进路则将想象竞合犯所涉及的数罪均作为独立的诉讼客体分别予以确认,很好地实现了犯罪构成的整理功能,虽然也需要对想象竞合关系与"一行为"进行揭示,但整体上符合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65.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是鉴定结论适用的核心问题。鉴定结论内涵的“先天科学性”为它披上了天然的证据能力和较高证明力的外衣,但鉴定结论的生成性和主观性要求当事人双方应该对鉴定结论进行质证。质证程序有利于法官认定事实、约束鉴定人的态度和行为以及质量控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66.
根据手指节皱纹推断年龄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准确、简便地推断年龄,笔者收集广西区1195人活体手指背照片.通过对中指背近节横纹特征的观察,并用解剖学、法医学、数理统计学的理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手指背横条纹随着年龄的增长呈规律变化,即皱纹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不明显到明显、粗纹间距由窄变宽的规律特征,具有一定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7类证据,其划分要素有二:一是证据材料发挥证明作用的方式;二是证据材料产生的时间。仅仅认为刑事诉讼法是按照证据材料的表现形式来分类的观点是片面的,这也导致了实务中困境不断。厘清证据种类的划分标准,才能准确定位刑事证据材料的类属,进而正确适用相应的证据规则,使其发挥应有的证明功能,实现案件的公正。  相似文献   
68.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将辨认笔录纳入了证据的行列,表明辨认在侦查破案和确定犯罪嫌疑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辨认操作中还存在有不少的难点与问题,造成侦查辨认错误或瑕疵。从侦查辨认在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侦查辨认在实施中应遵守的规则与要求、侦查辨认程序的启动与实施、对侦查辨认结论的审查等方面进行阐述,力争使侦查辨认科学、统一和规范,防止出现错案或瑕疵证据。  相似文献   
69.
测谎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测谎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活动,它的质量可控并且具有极大实践价值。因而,无论在侦查破案还是司法审判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中的“非议”非但没有阻碍测谎技术的发展,相反成为了测谎成长的推动力,为我国关于测谎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0.
梅达成 《河北法学》2011,29(12):94-98
有关国家机关至今没有对具体行政不作为作出明确界定,当有关国家机关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其内涵与外延不统一,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也比较混乱。具体行政不作为应只有违法这一种情形,它既不同于否定性具体行政行为,也不同于不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从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从法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衡量,具体行政不作为既包括依法应为而行政主体就连形式上也不为的纯粹性情形,也包括行政程序未终结的非纯粹性情形。具体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应包括知悉要件、职权要件、期限要件和程序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