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0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我国,拟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接受婚检,这是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的通例.而条例实施后,婚检在实践中由必选变为自选.但无论从法理还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看,强制婚检都是必要的.首先,要求婚检正是<条例>有关条文的题中之义,同时,<条例>无权擅自改变其上位法所规定的强制婚检义务;其次,当知情权与隐私权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强调知情权而淡化隐私权.  相似文献   
62.
In Douglas v Hello! Ltd (No 3) , the Court of Appeal noted that one ramification of 'shoehorning' invasions of privacy into the cause of action of breach of confidence is that 'it does not fall to be treated as a tort under English law'. In contrast,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English courts should explicitly recognise and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a tort of privacy, and outlines one possible version—comprising both privacy interests and the elements of the potential tort. The framework draws upon longstanding Canadian and United States jurisprudence, as well as recent fascinating Australasian decisions that have grappled with privacy claims. In reality, breach of confidence is becoming an unrecognizable cousin of the creature which Megarry J described in Coco v AN Clark (Engineers) Ltd in 1969. If, however, it is to be buttressed by a judicially-created tort of privacy, then that tort's elements must be capable of being feasibly articulated and applied.  相似文献   
63.
隐私权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伴随行政权的不断扩张,人们发现对于公民隐私权的最大侵害是来自行政权的违法或不当行使,因此,建构隐私权行政法律保护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文章就隐私权行政法律制度保护的理论基础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我国有关法律对网络交易的监管滞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关系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现象严重。为此,文中探讨了完善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社会和政府负起其应有的责任与义务,把建立和完善网络交易安全的立法提到议事El程上来,才能减少和避免纠纷的发生,才能提高人们网络购物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作出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5.
对隐私权的尊重及其所保护的各种具体隐私利益的认定,越来越呈现出逐步扩大、日渐精细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在隐私权保护的理念与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在侵犯隐私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损的情形,属于同一侵害行为,引起多个损害后果的问题,而非独立的侵权行为。只有在披露隐私事实时,同时发表侮辱、诽谤性言论,导致当事人名誉损害的情形,才有必要在承认侵害隐私权的同时也承认侵害名誉权。  相似文献   
66.
基因科技的发展激发了一种新的隐私保护需要——基因隐私.学界在对基因隐私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达成一致后,对具体的法律保护进路存有争议.通过梳理基因隐私综合立法和单独立法两种保护模式的学理论证、立法实践及立法背景,根据我国实际,可以认为,我国现阶段应当采取以小综合立法模式为主,辅以行业自律机制,并在条件成熟时,向单独立法的保护进路发展.  相似文献   
67.
An area of concern which relates to privacy intrusions in Hong Kong is the substantial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recent years in relation to news gathering and reporting and the activities of local paparazzi. The issue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is how intrusions of privacy can be protected in Hong Kong. The most significant reform to date has been the enactment of the Personal Data (Privacy) Ordinance which provides rules for the fair handl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living individuals. However, the Ordinance is concerned only with data protection and does not provide a general privacy right.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inadequacies of existing legislation for general privacy protection and exa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separate action for general privacy via a) an action of extended breach of confidence as demonstrated by the UK model and b) a sui generis cause of action as can be seen in the New Zealand courts.  相似文献   
68.
欧洲人权法院对于非法证据的处理与英美法系国家迥然不同。欧洲人权法院并没有就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制定系列指导性的纲要,而是采取个案中具体考量的办法,重点考察公权力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是否给整个诉讼程序造成不公,以及获取证据与案件关联性的有无及强弱,在此基础上决定证据排除与否。  相似文献   
69.
自媒体时代的隐私游走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隐私权的保护规则。基于隐私权所具有的人格尊严与个人自由的法理底蕴,反观自媒体易于侵犯隐私权的社会现实,必须通过立法划定隐私权边界,通过司法裁判隐私权纠纷,通过成立专门机构监管侵犯隐私权行为。通过自媒体技术自身的完善规范来预防侵犯隐私权行为。  相似文献   
70.
曾娜 《时代法学》2013,11(1):82-87
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裁判文书的公开方式呈现出从纸质到网络的发展趋势。加大了隐私扩散风险。针对法院是否应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及公开的程度等问题,存在着三种观点:禁止说、区别说及同等说。为平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冲突,对裁判文书中记载的敏感的个人信息或有损声誉的事实,需依据裁判文书公开的目的,决定是否将之公开在网上。同时,法院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公众对隐私问题的关注,同等对待纸质公开和网上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