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35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给予和收受"坐牢补偿费"是对法律秩序和司法制度的挑战和冲击。它削弱了刑罚威慑力和司法公信力;作为一种新的腐败动向,它降低贪官腐败成本,影响整个惩贪治腐进程;它助长了"行业潜规则"肆意横行,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混淆了正义标准。基于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坐牢补偿费"的期权腐败、继续犯罪、补偿赠与等法律定性问题,建立结构合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事前反腐机制,加强对行贿人的打击力度及惩治力度,完善行贿罪的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2.
《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规定为抽象危险犯,反映了风险社会下刑罚早期化的趋势,与刑法谦抑性发生一定的冲突。应当肯定修正案对抽象危险犯的扩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扩张并非无边无界,为防止其过分扩张需要从立法论和解释论两方面对其施加一定的限缩。  相似文献   
43.
《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入刑,作为盗窃罪的行为方式之一在客观上没有数额和次数的限制,使得许多司法实务者认为扒窃由"结果犯"变成"行为犯",即只要实施扒窃行为即使没有窃取财物仍然构成犯罪既遂,因而对于一切扒窃行为都要定罪处罚。文章认为,虽然扒窃行为没有数额和次数限制,但是扒窃与普通盗窃所侵犯的法益是一致的,其仍属于结果犯范畴。对扒窃行为的认定要受刑法总则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44.
人身死亡损害赔偿关系到受害人生命权的体现和间接受害人财产权和精神损害请求权的实现。合理的赔偿制度是实现受害人权利的基础。中国人身死亡损害赔偿立法应反映法律公平公正价值,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45.
随着社会利益本位说的发展,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成为刑法理论界的一个新的问题。对于防卫行为应如何界定其限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界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界定的时候有什么具体的标准?这些,都是正当防卫理论中应该探讨的问题。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水岭,关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英美法系、大论法系以及我国的刑法界都有成熟的理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标准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该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标准来界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相似文献   
46.
刑讯逼供是一种恶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在刑讯逼供者是否应当向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持肯定态度,如英国、美国、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为充分填补受害人的损害,惩罚和遏制刑讯逼供的不法行为,我国应当确立刑讯逼供者对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该制度的确立应当从完善国家赔偿法和民法的有关规定来进行。  相似文献   
47.
当前,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的毒品犯罪形势日趋严峻,毒品消费以及毒品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鉴于贩毒案件的特殊性,在现实的迫切需要下,侦查部门在贩卖毒品案件侦查中开始适用诱惑侦查措施。国内关于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讨论较多,但少有结合具体案件实践分析适用诱惑侦查措施是否合法。在贩卖毒品案件中适用诱惑侦查措施有其必要性,从实体法、程序法角度看也具备合法性。  相似文献   
48.
Jurors in negligence cases are supposed to judge a defendant by the reasonableness of his or her conduct and not by the consequences of that conduct. But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cognitive heuristic known as hindsight bias can skew post hoc judgments of some prior behavior. Thus, jurors who must evaluate the actions of a defendant may be influenced inappropriately by the consequences of those actions. A complementary problem arises when jurors must evaluate the injuries incurred by the plaintiff. Here, jurors' knowledge about the defendant's allegedly negligent conduct can proactively influence their assessment of the plaintiff's injuries and determination of damage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procedural techniques intended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hindsight bias in negligence cases—multiple admonitions from a judge about the proper use of evidence—and bifurcation (actually withholding irrelevant evidence from jurors). We presented a re-enacted automobile negligence trial to 355 jury-eligible adults drawn from the community, varied the evidence and instructions that they heard, and measured liability judgments and damage awards from individual jurors both before and after deliberating, and from juries. Results showed that admonitions were generally ineffective in guiding jurors to the proper use of evidence but that bifurcation was relatively more effective. Deliberations had no curative effect on jurors' misapplication of evidence.  相似文献   
4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民事法律原则以及审判实践的冲突,造成当前患者获得司法救济的困难,同时法官在审判中遭遇诸多难题.本文通过解释医疗损害方面的概念,引用最新的案例,对国内相关法律的比较分析,以及论述鉴定对裁判的不当影响,从几个角度对"不属于医疗事故不赔偿"观点进行否定.并针对医学会鉴定的缺陷,提出法官审理案件中3种可行的方法限制鉴定机构的权限;事故鉴定结论仅为证据;司法鉴定、医学会鉴定、法官共同判断侵权事实.  相似文献   
50.
单位共同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共同犯罪,是我国刑事立法和理论的一个发展,文章对单位共同犯罪的特征、形态、责任,在与自然人共同犯罪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