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7篇
  免费   77篇
各国政治   103篇
工人农民   42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8篇
法律   845篇
中国共产党   171篇
中国政治   331篇
政治理论   269篇
综合类   9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行政执法资料移送检察机关备案制度之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检察院在国内首创推行行政执法资料移送检察机关备案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实践基础上诠释了检察调查权的具体含义和合理构建检察调查权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合理构建检察调查权的内容、保障和制约手段.  相似文献   
832.
通过对某些中级、基层法院证人作证情况的调查,发现法院在对待证人问题上同样存在一定的责任,而其深层的原因却在于诉讼体制和司法组织结构的羁绊.要在司法的场景中实现证人作证制度的良性循环,法院可以在自身权力范围内通过更公正合理的程序规则,维护被告人和证人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33.
对于刑事司法解释主体二元化所出现的冲突的解决之道,并不在于简单地否定检察解释权的存在合理性,而在于从权力体制上明确两者的权力属性.针对两种解释权力的联合所出现的司法权的混乱,我们应当提倡司法解释权力行使的独立原则.  相似文献   
834.
李桂英 《桂海论丛》2006,22(1):64-66
农民问题有两个核心: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土地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当代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并通过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市民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835.
婚姻法修正案设立了探望权制度,填补了婚姻家庭制度的空白。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探望权仍很难以实现。而身份权与物权等其他权利有着迥乎不同的自身特性,因此探望权的完善应当在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影响和探望权特殊性的原则下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36.
肇始于罗马法时代的一物一权原则在近现代社会面临诸多逻辑困境与现实悖论,难以称之为整个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它只能是物权法中所有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物权法草案中规定的其他诸项无论在解释上还是在适用上都必须澄清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且一些"原则"则根本不应规定为物权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37.
张苏敏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6,24(4):156-15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在以法制权、以德制权、以制度制权及以监督制权等方面,实现了对邓小平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38.
民主法治国家审判独立的空间是依法独立,检察监督的空间是依法监督.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同为科学的权力配置,在依法治国中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我国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的法律监督是人民主权下的制衡式监督,废除检察监督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更是有害的.检察监督和审判独立都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39.
法律思想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立法理论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意的体现,立法是为了实现正义,而立法是来自于人民的非凡人物,他们制定法律时应遵循自由与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840.
Schütz  Anton 《Law and Critique》2000,11(2):107-136
After the failure of all enterprises in legal ontology, and after the success of all enterprises in legal system internal theodicy, the field of legal theory is now open to receive a range of more complex, less universalist, less politicised, but also more personally shaped, more fragile suggestions. My article focusses on three such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law question: the work of Pierre Legendre, a French psychoanalyst and specialist of the history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Christian religion, the work of Niklas Luhmann, the recently deceased founder of a new German schoolof sociological systems theory, and that of Giorgio Agamben, an Italian philosopher whose re-opening of the discussion on the Benjaminian notion of bare lif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aw has provoked worldwide atten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