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0篇
  免费   231篇
各国政治   167篇
工人农民   152篇
世界政治   1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6篇
法律   2591篇
中国共产党   426篇
中国政治   951篇
政治理论   531篇
综合类   28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44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就修改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针对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存在的立法不规范、税制模式不尽合理、起征点偏低、税率设置不合理、税基不科学、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征税方法不完善、公民认可程度不高、税款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个人所得税法在八个方面进行完善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92.
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人权法上 ,国家是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基本义务主体。除承担尊重、保护和实施受教育权的一般性义务以外 ,国家还应承担建立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具体义务和特别义务。另外 ,国家需承担确保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目的相符合以及为每一个人提供初等教育等核心义务。国家所承担的上述义务既是“渐进性”的 ,也是“即刻性”的 ,其实质性义务和程序性义务仍处于不对称性状态  相似文献   
93.
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旺生 《现代法学》2003,25(2):3-10
法律解释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整体中具有辐射性和跨越性的重要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法律解释权 ,解释法律应当遵循五道程序 ,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就司法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国现行法律解释的制度框架。这一制度框架中 ,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解释制度在法律意义上是成立的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是否合法则存在疑问。现今绝大多数国家一般都以司法机关为主要的法律解释主体。中国实际采行的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司法机关都解释法律的二元化体制 ,前者是法律上的首要法律解释主体 ,后者则是实践中最主要的法律解释主体。几十年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法律解释为数非常有限 ,倒是法律上处于其次地位的最高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为数甚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和主要的法律解释权 ,在逻辑上是成立的。然而逻辑上成立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会期不足因而不能随时根据需要解释法律 ,它并不具体应用法律因而难以适时就法律应用特别是法律适用做出法律解释。转变这种状况 ,单用所谓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分类方法是不敷需要的。在法治发达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94.
在预防跨国腐败犯罪的具体制度建设层面各国有所不同。结合本国国情进行预防跨国腐败犯罪制度研究,必须重视两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本国立法,二是借鉴别国经验。  相似文献   
95.
“一分为三”命题包括鼎立统一。在中国哲学史上,鼎立统一即三足鼎立是有地位的。后来在谈“三”色变的氛围之下,鼎立统一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现在应该充分认识它的哲理性,肯定它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96.
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意义的隐私权乃是一种“个人信息控制权”,因此有必要对收集、利用、保存、传播他人信息的行为全面进行规范,许多国家先后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立法模式上,根据是否以一部法律对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进行规范,分为总括和分离两种模式。在立法内容上,“OECD劝告”曾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八项原则,同时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可具体化为五项权利。另外,对特定行业制定特别规定是普遍采取的做法。  相似文献   
97.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98.
依法执政是中国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执政方式的重大调整和深刻转变,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执政党执政理念法治化的根本体现,也是顺民心遂民愿的明智之举。依法执政理念要作为指引执政党执政实践的正确航标,本身需要从法治而非人治的视角进行明确的梳理和辩思。  相似文献   
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30条所规定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并未明确救济方式,从逻辑上分析,存在3种救济方式。这3种救济方式有存在的理论根据、优点及不足,并且其也代表了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3种性质。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无论如何定性。在理论上及实务上均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0.
我国检察权的配置是借鉴国外检察制度和我国古代御史制度的优良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前法制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检察权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法律规定不完善、缺乏强制力、各项权能存在漏洞等问题。优化检察权的配置,对于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检察职能,强化国家法律监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