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5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错误的刑事羁押与国家的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明 《现代法学》2004,26(6):37-42
刑事诉讼中的错误羁押与刑事错案常常相伴而生,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错误羁押以刑事程序法为认定依据,即使没有错案发生,羁押行为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亦照样构成错误羁押。与错案相联系的错误羁押或合法羁押都应当导致刑事司法机关的国家赔偿责任,而未构成错案但构成错误羁押并因此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的,国家也应当有条件地承担赔偿责任。国家对无错案条件下错误羁押承担赔偿责任,有利于增强刑事司法机关的程序公正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防止和减少羁押的滥用。  相似文献   
142.
论拘留     
拘留是一种重要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其实质是调和国家权与人权的矛盾。我国现行拘留制度过分强调对国家权的保护 ,而忽视或很少有对人权的保护 ,应予改革。建立拘留制度时应考虑其人权属性 ,完善拘留体制 ,增设监督机制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3.
在审查逮捕工作中,检察机关一般重点对逮捕的三个法定条件进行审查,却往往忽略了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2款规定的犯罪嫌疑人是否适合羁押的考察。而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羁押,实际上是影响检察机关做出批捕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刑事诉讼法对羁押适合性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对于其在理论上的定位、与逮捕条件间的关系、实践中的考量、审查的标准和程序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4.
因患病、精神障碍等原因被收押场所拒绝收押的高危人员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积极立法、科学应对,确保既有效保障高危人员的基本人权,又有效解决因高危人群监管失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5.
在中国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劳教制度戛然而止,使得与劳教制度同生的劳教部门也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更好地对原劳教场所和工作人员进行角色与职能的转换,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对原劳教人群进行分流处理,使违法行为得到应有而适当的制裁,实现法的教育功能,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这些问题的适当处置,对节约行政成本、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刑事诉讼中审前羁押措施的严厉性会使被羁押对象的人身自由受到较为严重的侵害。对审前羁押实施较大强度的法律管控是现代法治国家采用的通例。我国审前羁押先期刑罚的意味浓厚,法治化水平低下,司法审查与救济程序欠缺。在法治中国的视阈下,要通过转变司法理念,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按照审前羁押的目的性、法定性、必要性、救济性等原则,以严格的司法审查、完善的司法救济制度等来规范审前羁押制度,最终完成我国审前羁押程序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7.
未决羁押与对已决罪犯的行刑性质完全不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羁押措施的适用具有普遍性。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当尽量减少羁押,扩大保释的适用,实行"不捕直诉",并增加规定其它具有特殊预防作用的处遇措施。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改革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是新时期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8.
刑事拘留措施在刑事强制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目前在公安工作实践中 ,对于该措施的运用存在拘留与留置混用 ,例外当原则 ,以拘代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有待于立法的完善 ,同时也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侦查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9.
"江西越狱事件"发生以后,全国上下一片哗然,舆论普遍倒向"人为因素致使案犯越狱"一边.然而从劳动管理以及看守体制两个方面分析,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应当是此次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修改劳动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以及统筹安排看管单位可以弥补法律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0.
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指定监视居住被定性为羁押替代措施。但是,指定监视居住的制度性特征与传统的非羁押性措施格格不入。立法上指定监视居住的定位混乱一定程度上源于非羁押措施的传统理论界定不清晰。世界范围内人身性强制措施的发展早已模糊了传统理论划分的羁押与非羁押的边界。根据国际人权法的相关规定,对一项人身性强制措施进行定性,不依据该措施的法律称谓,而是审查该措施是否会造成被追诉人处于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以"剥夺人身自由"的具体标准审视指定监视居住制度,可以认定,指定监视居住实际上已经等同于逮捕后的羁押措施。指定监视居住的立法定性是失当的,由此会带来诸多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