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6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0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18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刑事和解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国还一直停留在尝试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机制,我国有必要引进,用于解决那些比较轻微的刑事案件,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缓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等,达到社会的真正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已经有了生存的土壤,北京、湖南等地的司法机关也做了积极的实践,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建立刑事和解制度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82.
有罪判决证明标准问题是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研究的重要课题。调查表明,现行证明标准存在理想化、操作性较差、诉讼成本偏高等突出问题。现行有罪判决证明标准是实践中由事实认定所造成错案产生的原因之一,但不能盲目地放大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却忽视整个证据规则体系尚未建立和体制积弊、法治有待生成等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因素。统计数据表明,司法实务工作者对“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认同度较高,“案件分类区分标准”观点容易导致司法蛮横对人权的肆意践踏。为了弥补现行证明标准自身不足和解决实践问题,应当在坚持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的、充分”为主体证明标准的同时,建立“排除合理怀疑”的辅助性证明标准。要明确区分定罪证明标准与非定罪证明标准所适用的事实范围。  相似文献   
8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程序化建设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认识上逐渐清晰和深入:解放思想运动突破了封闭的程式观后,初级阶段论导向了循序渐进的改革发展道路;革命斗争哲学转向程序执政哲学,是程序化建设和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重要哲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要求,为程序化建设提供了经济和法制保障。科学发展观将程序化建设推向深入,在和谐社会构建和改革攻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论法院调解制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翁晓斌 《现代法学》2000,22(5):66-70
本文认为 ,调解的改革应当是废除调、审合一的体制 ,建立调解和审判适当分离的体制 ,即调解由准备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中进行 ,主持调解的法官不能参加对调解无效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85.
Public administrat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global competition level for this country through innovative services (Ozhaseki, 2006, p. 29), to which there is a rising demand in the name of competition, globalization and new necessities of the society (Tosun, 2006, p. 19). However, "innovation does not just happen" (Streib & Willoughby, 2005, p. 83). This paper tries to search for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innovation with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urkey. To start with,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collaboration and good communication are needed to enable joint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for example, to increas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ccess to the Internet, and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using the Internet (OECD, 2006, pp. 6, 9) Financial incentives for developing innovation by public organizations to share their solutions could also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86.
Scholars, practitioners, and observers typically portray committee influence as rooted in traditional congressional processes and practices, which are thought to provide committees with powerful opportunities to block and shape legislative proposals. The erosion of regular order processes suggests these traditional processes cannot underlie committee power in the contemporary Congress. Drawing on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of interviews with congressional staff and an original data set of every amendment offered on the floo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from 2005 to 2008, I find that absent these traditional process norms, committees in the contemporary Congress can rely on their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their colleagues and shape the legislation that passes.  相似文献   
87.
88.
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芳 《河北法学》2005,23(1):139-145
行政处罚法第16条确立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该项制度成为目前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执法范围不明、权力归属不明、职责脱节等问题的阐述,从专门立法、权力归属、执法体制、政府机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对法医STR基因分型检测使用的毛细管电泳筛分介质进行评价的参数,为电泳凝胶验证评价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采用ABI 3130xl遗传分析仪,以3130 POP-4TM凝胶为筛分介质,以分子量内标GS500LIZ和Typer500为样本,多批次进行毛细管电泳;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得到单碱基对相对迁移时间及其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分子量内标GS500LIZ和Typer500在POP-4TM凝胶中电泳,单碱基对相对迁移时间的统计结果表现趋势相似,即随着DNA片段增大,单碱基对相对迁移时间的均值减小,标准差及相对标准偏差增大。组间方差分析结果符合方差齐性,P〈0.01,组间多重比较,P〈0.000 28(Bonferron校正)。结论单碱基对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是毛细管电泳重现性的重要参数,可为凝胶研发和验证提供参考性指标。  相似文献   
90.
论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借鉴相关行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IEC17024准则为指导.提出将人员认证与鉴定人职业资格相结合,将资格考试和能力验证作为鉴定人认证的主要评价手段,尝试在现有法律制度和管理模式下构建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