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87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653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186篇
政治理论   134篇
综合类   5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获得了许多优势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主客观的制约因素。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积极因素,摆脱或清除不利因素,西部的私有经济才能迅速发展,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2.
认真对待商法的强制性:多维视角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真对待商法的强制性,是商法理性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商法的强制性主要是基于市场交易的技术需要而产生的,是实现交易效率的技术手段,而非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产物。强制性是商法的内在特征,与私法自治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943.
转化型抢劫罪可以分为消极转化型抢劫罪和积极转化型抢劫罪。消极转化型抢劫罪以携带凶器为先行行为,以抢夺行为为后续行为。携带凶器包括显露携带和暗藏携带。积极转化型抢劫罪以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为先行行为,但立法和司法解释不统一。先行盗窃行为发生在户内,后续暴力行为发生在户外,不应认定为入户抢劫。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应与典型抢劫罪的标准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44.
行政性垄断是国家行政权力与市场控制能力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 ,行政性垄断与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相冲突 ,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官本位功利化的产物 ,我国一元化的政治权力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权力经济化的演变 ,是行政垄断产生的政治根源。行政垄断的行为表现有建立市场壁垒、繁琐的行政许可和审批 ,从而造成市场准入困难 ;设立行政性公司使政府与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限制市场公平竞争。行政垄断的结构表现主要是部门垄断和地区垄断 ,而且彼此交错 ,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 ,行政垄断都有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945.
听证程序适用范围拓展的两个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了听证程序 ,这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但是 ,目前我国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显属狭窄 ,有必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 ,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946.
导源于罗马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国际私法中解决法律冲突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方法。在新近的冲突法立法中,该原则已经跃出合同领域并延伸到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等传统冲突法严禁意思自治的领域。我国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五十条也采用了意思自治原则,但相对于国外的立法显得甚为简陋。全球化经济给我国的国际私法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从立法方面保障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完善我国意思自治原则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947.
环境权的私权化环境民事权利的确立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私权化的理论依据应建立在对环境法和环境权的属性界定的基础上。环境法是社会法 ,环境权是社会权 ,环境权的私权化是环境权社会性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经济性决定应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 ,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环境权私权化的必要性。环境权私权化的基本思路是在环境法部门中架构环境民事法律制度 ,具体模式是建立环境民事权利制度、环境民事责任制度、环境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48.
对刑法中"包庇"的整体性研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包庇"的主体、"包庇"的对象和"包庇"的行为。"包庇"的主体,从解释论的角度看,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可以包括被包庇者本人,从立法论的角度看,应当包括"单位"。"包庇"的对象,各个犯罪的要求有所不同,既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犯罪的人",也可能是特定的违法犯罪分子。"包庇"的行为,在具体罪名中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但都是以作为的方式帮助违法犯罪人逃避刑事处罚,既不同于"纵容",也有别于"知情不报"。  相似文献   
949.
环境人格权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人格权是权利主体所固有的、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维护主体人格完整所必备的权利,是一种社会性私权。它具有较丰富的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民法应纳入环境人格权,通过规定环境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认定,对环境侵权行为人进行制裁,以达到保护环境人格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0.
我国行政诉讼在确立被告时坚持以"谁主体,谁被告",这种被告确认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应当以"谁行为,谁被告"作为确立行政诉讼被告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