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5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2篇 |
工人农民 | 44篇 |
世界政治 | 48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70篇 |
法律 | 1049篇 |
中国共产党 | 55篇 |
中国政治 | 305篇 |
政治理论 | 158篇 |
综合类 | 9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165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99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解读“技术侦查”与“乔装侦查”——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中心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后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但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即仅笼统规定侦查机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有权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而并未明确列举可采取的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种类和手段。与此相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这一章节下同时授权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此即"乔装侦查措施"。问题在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乔装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同样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除列举性地规定了作为乔装侦查方式之一的"控制下交付"之外,并未在立法上明文列举乔装侦查措施的具体类型和方式,其结果是造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技术侦查措施"、"乔装侦查措施"等基础概念含义不清、相关法条内容模糊,减损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威胁到司法的确定性,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冲击《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的终极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施行在即,上述基础概念的界定问题不解决,司法实务中将无法正确操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与"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相关的程序与制度。因此,应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这两个基础性概念进行规范解释,勘定"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的合理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52.
不断出现的冤案及其背后的违法侦查问题使整个刑事司法的公信力日趋式微。学界和司法部门最高层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剥夺违法侦查者非法取证的利益,才能促使其依法取证。此谓程序性制裁。但是,在目前的机制下,由于我国违法侦查的发现几率极低、无法定罪的成本极小和次级制裁机制的乏力,程序性制裁根本无法成为依法取证的"激励机制"。因此,如果要使程序性制裁的威慑效果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违法侦查行为发现机制,把非法证据排除真正转变为违法侦查的成本,并使法院真正具备作出无罪判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3.
对社会财富分配规则进行研究,从中提炼能够统辖所有分配规则的抽象的权力范畴,可以提升有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法律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度。散见于社会财富三次分配中的货币发行权、公共投资收益权、政府采购决定权以及劳动力定价权、征税权、财政补贴决定权、社会保障支出权、税式支出权等一系列权力,可以提炼为公平分配促进权,包括基础性权能和调控性权能的二重结构,各种权力协调运行有助于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54.
本次修改民事诉讼法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随着环境污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呼吁建立公益诉讼制度,而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对原告主体资格限定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诉讼存在法律障碍;二是部分实体法对原告主体资格作出扩张性规定,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海洋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程序法规定的缺失,导致诉讼救济渠道不畅、法律保护不力,且存在着法律之间不够协调等问题。但是,基于我国国情,目前立法不宜走得过急,而应先集中解决制约公益诉讼开展的起诉条件问题,即设定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和确定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至于公益诉讼的其他问题,留待以后总结经验后再逐步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55.
原始的刑事自诉模式下,被害人为刑事诉讼的主体之一。但在漫长的中世纪,被害人陷入证人的境地,国家成为唯一的诉讼主体。当代,虽然被害人普遍地被当作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但是并不具有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所以传统的刑事诉讼结构一直没有被害人的一席之地。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应当恢复刑事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并设计相应的制度充分保障刑事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6.
157.
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表现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许可中普遍存在.从分析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入手,有针对性地构建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防范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预防和根除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8.
我国在加入WTO的环境下,形成了新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始终处于缺位,在新的经济环境的压力下,我国制定《反垄断法》是十分必要的。反垄断法是现代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是经济法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长期居于经济法体系的核心地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制定这种法律。对于市场经济来讲,反垄断法的积极作用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59.
The article summarizes German research on procedural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at criminal courts. The first German field studies
addressing these topics are presented. Procedural justice characteristics like neutrality, courtesy, equal consideration of
evidence, voice, and fairness of procedural rules are relevant for Germans. A study on juvenile prisoners shows no support
for equity theory and some for the Group Value model. Lay assessors receive positive evaluations by juvenile prisoners. 相似文献
160.
对刑事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必不可少的措施。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坚持“侦查中心主义”,重实体轻程序和缺乏正当程序的观念,侦查权严重缺乏中立的司法权的控制。由此导致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对侦查权的控制应该委托给中立的法官,而不是检察官,并建立相应的程序审判制度、程序性制裁措施和改变公、检、法三机关的线形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