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3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9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The current study prospectively explores whether crime victims’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with the police is predicted by victims’ perceptions of police officers’ behaviour with regard to their case through their perceptions of police legitimac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udy variables while controlling for baseline values among a sample of 201 crime victims in the Netherlands. Results indicate that victims’ perceptions of procedural justice and police performance were predictive of both indicators of perceived police legitimacy (i.e. obligation to obey the law and trust in the police). Moreover, victims’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with the police was indirectly predicted by victims’ perceptions of procedural justice and police performance, through their perceptions of obligation to obey the law.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lice officer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victims’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with the police by treating victims fairly and by taking investigative actions to solve the crime.  相似文献   
562.
构建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林 《河北法学》2004,22(9):97-100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包括申诉复查案件的立案受理 (即立卷 )、审查、通知驳回或裁定再审三个主要环节 ,它与再审程序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意义上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近年来 ,随着民事审判监督制度和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以及再审案件立审分立制度的推行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三个主要环节上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此 ,应当反思和完善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基本原则 ,并从申诉复查案件立案受理条件、审查组织形式、审查方式、审查期限、再审立案标准、再审立案审批程序、诉讼文书样式等方面来考虑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563.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deliberative minipublics and whether these can address widespread dissatisfaction with contemporary politics. While optimism seems to prevail, there is also talk that the use of minipublics may backfire. When the government disregards a minipublic's recommendations, this could lead to more dissatisfaction than not asking for its advice in the first place. Using an online survey experiment in Belgium (n = 3,102), we find that, compared to a representativ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 minipublic tends to bring about higher political support when its recommendations are fully adopted by the government, whereas it generates lower political support when its recommendations are not adopted. This study presents novel insights into whether and when the use of minipublics may alleviate or aggravate political dissatisfaction among the public at large.  相似文献   
564.
美英辩诉交易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是有条件的.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完善的辩护制度以及沉默权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条件.系统论与拉卡托斯的哲学观点为我们全面认识辩诉交易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辩诉交易所反映的诉讼价值曲线在公正与效率形成的箱体中反复振荡.  相似文献   
565.
佘祥林冤案的刑事诉讼制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祥林冤案的发生说明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存在缺陷。我国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互相配合的制度设计违背了诉讼的本来含义,作为“裁判方”的人民法院与作为控方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应是互相配合的关系。刑讯逼供是导致冤案的重要根源,遏制刑讯逼供应对症下药:一是规定沉默权制度;二是将案件证明标准由“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改为“排除合理怀疑”;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健全客观证据生成机制。此外,刑事诉讼法应明确程序法律责任,以促使公检法机关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566.
诉讼价值是诉讼制度的灵魂所在;从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以及诉讼效率价值三个角度来看,保释制度既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但保释制度作为一项确认、保障被追诉人人身自由的制度仍然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在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的基础上确立科学规范的保释制度.  相似文献   
567.
警察行政调查即警察机关出于治安行政管理的目的,对治安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活动。行政权力的自我制约在独立性、公正性等方面有法理上的先天不足,更何况现在对警察行政调查的认识和立法、司法制约都极其贫乏,所以立足实际,以行政相对方权利制约警察行政调查权就尤其凸现出了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568.
民事诉讼和解制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有其产生的社会条件,对有效地解决民事纠纷、降低诉讼成本有特定的功能和价值。其存在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培育社会诚信风气的需要。  相似文献   
569.
对两大法系“缺席判决主义”本质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大多认为,"缺席判决主义"的本质是缺席就败诉。通过对两大法系一些国家缺席审判制度的深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法官依然要对诉讼要件和证据资料进行审查。同时,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同样须要经过审理才能作出缺席判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审前命令的判决不属于缺席判决。因而,"缺席判决主义"的本质应当定性为单方审查。  相似文献   
570.
立法规划,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在一定政策与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方式、程序与技术,对立法的进程进行的系统安排与设计。立法规划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立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且是立法政策的体现。立法规划具有政策性、非正式程序性和技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