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篇
  免费   66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929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203篇
政治理论   85篇
综合类   73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明确薄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2018年在本鉴定所进行肋骨骨折摄片复查的被鉴定人为研究对象,年龄为41~80岁,共计125例,所有对象均在本鉴定所进行薄层螺旋CT扫描,根据现场CT影像学检查进行图像后处理并作出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所复查的案例中,64...  相似文献   
82.
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对民法典中物权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涛 《法学论坛》2006,21(2):68-75
土地公有制与私法理念的差异使我国的物权立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土地所有权集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于一身,便于政府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积极的干预以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也可能因为过分的干预而影响土地的利用效率,干预的形式主要应该是对土地规划的严格执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土地权利体系中缺乏土地下级所有权这样一个中间环节,影响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中国司法同时步入扫黑除恶和企业产权保护的元年,针对审前程序中涉案财物处置乱象问题,有必要厘清与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相关的制度与程序,强化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应当正确界定涉案财产的概念与范围,合理把握涉案财物的处置方式和处置标准,在区分程序性处置和实体性处置的基础上,从职能、权力和程序三个方面强化审前涉案财产处置的控制体系。为了应对实践中存在的处置任意化、程序偏行政化、移送和保管混乱等问题,应以取证规范化为基础强化涉案财物的审查认定,丰富涉案财物的保全措施体系,对审前处置程序进行正当化改造,建立和完善涉案财产集中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4.
《民法典》物权编对真实物权设立了三种判断标准,即公示标准、事实标准和意思标准。基于绝对权的定位,通常以法定公示机制展示的物权为真实物权,此即公示标准,但这种标准并不唯一。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征收等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客观事实能成为真实物权的判断标准,此即事实标准,与该事实不符的公示是错误的,公示的权利不是真实物权。此外,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土地承包合同等当事人的合意也能成为真实物权的判断标准,此即意思标准,在不涉及第三人时,应按照意思标准而非公示标准来判断真实物权。  相似文献   
85.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由于产权界定不合理和农民土地产权的缺失,导致违法征地现象严重.土地交易成本昂贵,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文章引入产权理论,特别是从农地的使用权和处置权方面,论述了农地问题造成的原因,提出合理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允许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机制,让农民分享产权增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86.
韩衍杰 《青年论坛》2009,(3):115-118
2008年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国内体育热潮空前高涨;赛后“鸟巢”推出PPP融资模式(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转让冠名权,学界再度关注体育冠名权之法律规制。在体育法学中,冠名权、体育冠名权是一个层级清晰的属种概念链条。而从整个法律体系或权利体系的维度来看,体育冠名权仍是一个较新型的权利。在实践中,权利定性的模糊亦成为体育产业开发和应用的瓶颈,并导致近年来我国体育市场大量冠名纠纷因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而无法得到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87.
改革是宁夏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的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探索新时期农村体制改革,对加快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在民法之外,重新构建一个仅适用于刑法中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判断标准,既无必要也不现实。财产犯罪法益保护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入罪,不论是“利益的法益化”还是“管理的占有化”,都是以保护法益之名行扩张犯罪圈之实。犯罪圈的不当扩张,不仅会有损整体法秩序,还会弱化乃至消解法益甄别法与不法的机能。部门法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任何法律体系下都是无可避免的,民法典编纂为解决“刑民倒挂”问题以及增加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在刑民之间的衔接度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此,应重新梳理刑民之间围绕财产、占有、管理等方面的争议问题,将民法所确定的财产法益内容作为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基本依据,并允许刑法根据财产犯罪的特点对法益保护范围作出适当调整。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通过民法给刑法套上枷锁,而是在遵循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基础上达成应有的刑民共识。  相似文献   
89.
In response to ongoing plant genetic enclosures, the Open Source Seed Initiative (OSSI) is creating a ‘protected commons’ for seed. It is a project, I argue, that reflects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wing transnational commoning movement. From the Zapatistas to seed wars, such movements draw attention to commons not simply as a resource, but as a dynamic and evolving social activity: commoning. In the US, OSSI includes 38 plant breeders, 48 seed companies and 377 crop varieties. Yet challenges remain for OSSI to gain wider legitimacy for ‘freed seed’, to build trust in a moral pledge, and to establish fair guidelines for which people and which seed can participate in making the commons. Using the metaphor of ‘beating the bounds’ – a feudal practice of contesting enclosures – I ask how OSSI defends the commons in intersecting arenas. The first way is legal, as OSSI negotiates a move from contract law toward moral economy law. Next is epistemic, as an informal breeder network revitalizes farmer knowledge, while proving more structurally able and culturally equipped to lead commoning efforts. Finally, I reflect on the nature of boundary beating itself, aided by Global South movements. Seed sovereignty perspectives suggest room for a pluriverse of commons to grow.  相似文献   
90.
Crime victim–police interface and registration of crime are the early and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e process of lodging a complaint is marked by the pain of victimization,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quick remedial action from the police. The nature and quality of experience of the victim and outcomes impact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of police. Through a survey of victims of property crim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a state in India,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procedural justice and outcomes on victim satisfaction. The study illuminates the outcome oriented expectations of the victim, and the unique dynamics of victim–police interaction, which strains the legal ethical framework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