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7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跨界海洋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玲 《河北法学》2008,26(6):151-153
国家责任的承担似乎是跨界海洋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必然结果,但缘于就此领域国家责任承担的法理论与法实践的困扰和障碍,使得跨界海洋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趋势明显,而且以广泛国际合作为基础的针对跨界海洋环境损害风险预防机制的强化将弱化责任追究本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2.
论我国立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惩罚性赔偿 ,是加害人给付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之外的金钱赔偿。本文在评析我国现行立法的基础上 ,提出如下主张 :如将其适用范围扩充 ;在对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要求上 ,要包括欺诈、重大过失下的不实陈述、滥用权利等恶劣心态 ;就惩罚性赔偿的数额 ,应无上限规定 ,而应由法官结合具体情况予以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63.
文章对一起“热污染”案件的判决依据和结果提出了质疑 ,该案中法院认为 ,我国目前对热污染没有相关规定 ,把该案定性为“热污染”案件无法律依据 ,但被告确实给原告造成了损失 ,依据民法相邻关系准则和公平原则 ,给予原告一定的补偿。作者认为 ,我国关于热污染并不存在立法“空白”,只是不完善而已 ,将本案定性为热污染损害侵权案件有法律依据 ,本案应按污染侵权案件的规则处理 ,如无过失责任、举证责任倒置和因果关系推定等规则 ,这样的处理结果更符合立法精神 ,更趋公平。  相似文献   
64.
在我国民法上无效民事行为的范围越来越窄,体现了我国民法理论的进步发展。民事行为自始绝对无效原因应当以民事行为违反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为限。违犯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并不当然无效。需要根据规范的目的来区分强行性规范的类型。民事行为只有违犯效力性禁止性规范的才会导致自始绝对无效。民事行为无效后,原则上要使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恢复到民事行为开始之前的状态,因此会产生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65.
为了切实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刑代赔,仅仅给予公法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了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为了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也使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应尽快建立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6.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往往会涉及多个责任人,其责任是不同的。食品生产者承担严格责任并不意味着其他连带责任者也一样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广告者承担的是过错责任。《食品安全法》关于销售者的责任规定,有宽纵之嫌;而广告者的责任似乎又过于严厉。为求平衡,销售者、广告者的责任均以过错推定责任为宜。消费者向原材料提供者的索赔,也面临法律障碍。《食品安全法》关于销售者十倍赔偿的责任规定,是“纸老虎”,消费者要胜诉十分困难。农民个人作为农产品生产者,其责任监管十分欠缺,是急需研究和完善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67.
199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法学研究者、社会民众、执法人员等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讨论持有热情,对该制度的司法适用也一直是难点和疑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对惩罚性赔偿的修改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终结对该问题的讨论。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通过为背景在适用范围、主观要件和赔偿额等方面的讨论仍有空间。  相似文献   
68.
Misconceptions about psycho-legal issues are widespread and threaten the fabric of our legal system.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how misconception endorsement is related to tough-on-crime beliefs and sentencing decisions. Two hundred and fifty-six students completed a 50-item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misconceptions related to forensic psychology and determined sentences in four mock-jury scenarios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an introductory forensic psychology course. Misconception endorsem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2% to 21%, with every subscale (police and interrogations, service provision, mental illness, memory and cognition, tough on crime) experiencing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rom pre-test to post-test. This drop in endorsement is meaningful, as misconceptions and beliefs are typically very difficult to change. Additionally, misconception endorsem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ugh-on-crime beliefs and punitive (mock) sentencing. This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endorsement rates of psycho-legal misconceptions and the propensity of individual misconceptions to change. It also makes a strong argument for the usefulness of psychology and law courses in reducing potentially harmful misconceptions and tough-on-crime beliefs.  相似文献   
69.
不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民法的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仅针对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来构建的,而我国现行民法的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并不限于损害赔偿,侵权责任保护客体并不仅限于绝对权,因此,针对不同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其归责原则与损害是否发生等构成要件应不相同;基于同一种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如果侵权责任保护对象不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也不相同.重新认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无疑对民法规则的设计和适用将产生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0.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过错责任原则;无过失责任原则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原则。但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原则并非完美无缺,它在具体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建立完善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一要制定专门的《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法》,二要制定完善的《机动车保险法》,三要加紧制定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