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642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3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4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whether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SM)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 predict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in the proposed model are verified with the online survey data of 506 public employees in Korea.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dimensions of PSM (attraction to public service and commitment to public values) and the trust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 are both positively related to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Korean public sector, and that the associability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 is in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sharing through its influence on PSM.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s that PSM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 may contribute to overcome the social dilemma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It also suggests that there is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dividual dimensions of the PSM construct.  相似文献   
42.
The usage of the word brand crops up more frequently in politics. Specificall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marketing, a burgeoning set of research has encircled various cases and conceptions. However, the brand concept seeks to harbor a variety of political events, just like a sponge soaking up different kinds of meaning in different kinds of surroundings. This tendency makes it hard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because demarcations between various brand perspectives in many cases are implicit, which can impede the clarity and precision in our studies. Against this backdrop, we identify a gap in the political brand literature: a study conducting an overall conceptual inquiry. As such, it is first argued that we need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al brand concept to uncover the presupposition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t usages of the concept. Second, we carry ou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brand literature on voters and parties. Third, on this ground, we propose a minimal definition and six subclassifications to the political brand concept. Finally, we illu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conceptual groundwork in order to advance cumulative research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43.
秘密侦查方法具有其特殊功能,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我国古代便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各种秘密侦查方法,其中包括以“侯”侦探,逆用犯罪人;设告密箱;跟踪盯梢和狱内侦查等。古代秘密侦查方法具有其合理内核,也为现代秘密侦查方法提供了相当的启示,如善用现代科技,促进秘密侦查方法的完善;面对我国秘密侦查立法的困境,从秘密侦查启动条件、启动主体、秘密侦查适用对象、实施程序、秘密侦查所获取资料的线索以及证据价值、违法秘密侦查的后果等方面完善我国缺失的秘密侦查立法;根据主体、客体、程序和是否穷尽等要素合理适用秘密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44.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刑事搜查制度各不相同,然而搜查一般都应遵循司法审查、特定性、合理根据、人格权保障等原则。为加强两岸间交流和保护人权,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刑事搜查制度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制度。  相似文献   
45.
赵建民 《东北亚论坛》2007,16(1):110-114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然而,现实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东亚共同体”能否迅速建立的前提条件。为促进未来“东亚共同体”区域内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共通文字,这不是复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思考构建“东亚共同体”时,在普遍关注经济协作的情况下,尤应重视思想文化观念的问题,因为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问题,不能光靠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而确实需要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6.
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检察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工作机制、工作载体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应借鉴国内外廉政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围绕廉政文化建设的量化指标,探索一条适合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7.
论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各国均制定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这些法律政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扶持对象——中小企业进行科学的界定。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应该采取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的方式,重新界定小企业的内涵,简化中小企业的划分指标,细化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并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覆盖到全部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48.
在《民主与不信任》一书中,伊利试图通过建构一个非但不与民主相冲突,而且还促进和强化民主的一个司法审查理论,来回应司法审查不民主的质疑。伊利主张:在政府失灵,即代议程序不值得信任之时,法院在司法审查中应当积极介入;疏通政治变革的渠道,以及纠正对少数人的某些歧视,是法院的应有职能;多数人决定与少数人保护,是民主原理的内在组成部分。伊利借助于代表理论,"尊重多数人"和"保护少数人"这两项要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对掌权者不信任的逻辑,贯穿于伊利的司法审查理论。伊利通过程序论,建构了一个比较融贯的司法审查理论,不过,却不能使宪法裁判免于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9.
人本行政裁量权的精义在于尊重与保障人权。实现人本行政裁量权的主要理路有:在实体上的利益衡量中行政主体应保障诸种利益的均衡;在程序上的裁量过程中行政主体应保障有效的利益沟通;在对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中法院应保障权利的相应救济。  相似文献   
50.
形式法治主义向实质法治主义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既有利于避免形式法治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也由中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实质法治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合法性与正当性的统一;实体合法性与程序合法性的统一;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作为通过司法手段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形式,在由形式法治主义向实质法治主义这一转型过程中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把握好规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和平衡,注重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结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