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9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侵权纠纷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在裁判结果、法律适用、举证责任分配以及债务清偿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龃龉。对此,"数人侵权的侵权法进路"与"责任承担的婚姻法逻辑"均无法提供系统合理的解决方案。司法实践中的诸多困境渊源于既有立法规范混淆责任成立、责任承担与责任实行,缺失相应的立法原则、认定规则以及清偿规则。着眼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在区分责任成立与责任承担的维度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应锁定于责任承担的范围内,遵循弱者保护原则,将夫妻一方的侵权之债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在区分责任承担与责任实行的维度上,夫妻共同债务清偿应厘清共同债务与连带债务的区别,以夫妻共同财产承担清偿责任,不足部分以侵权人个人财产承担。在立法技术上,侵权纠纷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应采兜底性条款形式,同时配套以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规则。  相似文献   
212.
在理论上,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范围包括涉外婚姻的成立及效力、涉外夫妻关系、涉外离婚的条件与效力、涉外父母子女关系及其他涉外家庭关系。我国现行立法仅对涉外结婚、涉外离婚、涉外收养、涉外扶养等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正在起草的《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草案)用专章规定了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但其结构安排和内容仍值得进一步探讨。未来立法应按照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逻辑要求,借鉴国际社会立法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213.
马克思所著的法学著作涉及伦理问题的比较少,《论〈离婚法草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认为婚姻法必须合乎伦理,伦理是婚姻法的本质所在,是婚姻法存在的根本基础,婚姻法是社会认为必须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法律形式才能维护的婚姻伦理关系的上升。以青年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所阐述的伦理与婚姻法思想观察我国现行婚姻法,我们会发现我国现行婚姻法与马克思理想中的婚姻法有许多一致性,可见马克思法律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仍然具有深刻影响,继续加强马克思法律思想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14.
婚姻责任制度旨在对婚姻进行全程的调节监控,包括婚约制、亲权责任制、家务劳动补偿制和离婚后的扶助制等。婚姻责任制度的构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要,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还需要通过立法、司法和责任意识的文化熏陶等途径保证婚姻责任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215.
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对于提升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保护对家庭做出较多贡献一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国外离婚救济制度相比较,我国的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在理论设计上还存在不足,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立法目的实现的预期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应完善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设计,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16.
尽管人的进步是和性的解放关联在一起,但是法治意义上的性权利绝不是完全的性自治和性自由,性权利永远都是法律规则与制度下的权利,永远都是与性义务、性责任相对应的权利,它受制于社会规则,来源于社会合作。因此,性的法治是建立在自治基础上对性的法律控制。具体说,这种法律控制体现在婚姻形态的选择、国家对性资源的配置以及国家权力与私人力量的博弈等环节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17.
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与私法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即正义。但婚姻家庭关系有其特殊性,因而作为身份法又有其自身特点,应以公平价值优先于自由与平等价值。在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问题上更应体现公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the control and devolution of productive assets are allocated among husband and wife. Theory predicts that bargaining power within marriage depends on the division of assets upon divorce and on control over assets during marriage. Using detailed household data from rural Ethiopia, we show that assets brought to marriage, ownership of assets, control within marriage, and disposition upon death or divorce are only partly related. Productive resourc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household head. Disposition upon death or divorce only loosely depends on individual ownership during marriage but control is associated with larger claims upon divorce. Assets brought into marriage have little impact on disposition upon death, but matter in case of divorce.  相似文献   
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对婚姻房产归属做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因其对我国传统婚姻伦理构成挑战,对女方权益保护不足,广受质疑。《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是司法解释和司法审判的基本法律依据,解释三只能补充性地适用,其适用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婚姻法》的基本制度框架下来理解和适用,不能与婚姻法的基本规定相违背。  相似文献   
220.
农村婚俗与法的冲突及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析婚俗与法的关系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婚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态,就目前我国的婚俗来分析,基本呈现出现代的、健康的、发展的婚俗状态的同时,也具有与现行法律不协调甚至冲突之处。解决这种冲突,不能简单地以"俗"定"法",而应期待物质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