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8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性探析——豫东HC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豫东HC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状况。研究认为,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在家,造成了夫妻间内在吸引力弱化,婚姻替代吸引力有所增加,但由于农村婚姻解体的社会成本过大,使得留守妇女的婚姻仍处于高稳定状态。但前两种力量对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的冲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22.
我国非婚同居现象日益突出,由于其不受相关法律规范,引起了大量的社会纠纷。要树立人们对婚姻的信心,应建立婚前财产保护制度,设立婚姻教育制度和示范性的契约婚姻制度,建立维护完整婚姻和保障离婚自由的价值平衡机制,通过完善这些相关制度以减少非婚同居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3.
康娜 《法律科学》2009,(5):104-112
关系契约理论突破了传统契约理论的不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婚姻的契约属性,为婚姻关系的基本定位和各项规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关系契约视野下,婚姻立法应该鼓励长期承诺、鼓励奉献和互惠、保护信赖利益、避免机会主义、正视社会规范和关系互动中形成的潜在不平等,适应婚姻关系不断变化的特征,建立调整婚姻的弹性机制。婚姻制度的设计应该协调婚姻中的国家干预和个人自治、兼顾当事人的对立和统一,衡平婚姻中的自由和限制,均衡当事人的利益和损失。  相似文献   
424.
康娜 《青年论坛》2008,(1):95-98
面对同性婚姻的挑战,西方社会对于婚姻制度的走向可以分为三种意识形态阵营,第一个阵营相信婚姻制度的毁灭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方式,认为传统婚姻制度不能适应同性婚姻的需要;第二个阵营相信婚姻制度能够改变,认为如果接受同性恋婚姻将使婚姻制度转变得更有生命力和更加公平;第三个阵营喜欢婚姻制度保持现有状态,认为包容同性恋婚姻将会改变婚姻现行的显著特征并且最终毁灭婚姻。婚姻出现了“身份危机”,面对这种危机,作为中立的法律应该综合考虑婚姻法的道德复杂性及婚姻中的国家利益,在保证不违反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婚姻制度应该接受多元化,进一步走向宽容。  相似文献   
425.
李静芹 《河北法学》2004,22(5):143-146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婚姻家庭制度将作为其中的一编。婚姻家庭编的立法体例和内容如何确定 ,直接关系到民法典体系的科学性和制作的完整性。就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立法体例和制度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填补婚姻立法的空白 ,进一步完善婚姻法的各项规定 ,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26.
目前各国关于涉外结婚法律适用都是将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进行分开规定,并主要采取混合制的做法。我们应根据国际社会的实践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我国涉外结婚法律适用的立法。  相似文献   
42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study of Sue Nyathi's novel The Polygamist as a cultural production dealing with African modern polygamy1 in the context of HIV and AIDS. What is termed ‘modern polygamy’ in this article is a practice where men have several ‘wives’ but not in the African traditional sense, especially within the Shona culture, but in the sense of what is popularised as a ‘small house’ phenomenon. Nyathi's novel is discussed within the following framework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distinct parts of the articl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discussion, the dichotomy between economic/ social status and ‘modern polygamy’ is explore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discussion is a gendered perspective of ‘modern’ polygamy and particularly highlights gender constructions in Nyathi's representation of ‘modern’ polygamy. In the last section, multiple sexual relations and HIV and AIDS are discussed. Significantly,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imaginative literature is a cultural site tha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human behaviour and HIV and AIDS; particularly in what in religious terms would be referred to as ‘old testament’ polygamy that poses a danger to health and the social fabric in its new form in modern Zimbabwean society.  相似文献   
428.
加国“同性婚姻”草案的风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00年4月,加拿大给予同性或异性同居人士等同婚姻关系权利的"C-250"草案通过以后,婚姻定义更改为"两个人之自由结合",同性婚姻一下子成为一个困扰加拿大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9.
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群体性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如何注重舆论引导,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430.
In Re G, the Court of Appeal awarded a joint residence order to the appellant, who was the lesbian ex-partner of the child’s full biological mother. The award also indirectly vested the appellant, a social parent, with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extended a body of case law to same-sex couples, which had until now only been applied to heterosexual couples. The initial purpose of this note is to outline the legal issues of the case in the context of the framework of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set out in the Children Act 1989, putting forward a test of ‘parental fitness’ (which focuses on active ‘care’ as its central consideration) for social parents who must appeal to the court’s discretion to obtain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Secondly, the note offers at once a positive reading of Re G while highlighting a number of reservations centring upon continued legal preference for the ‘sexual family’. It is argued that while the legal recognition of ‘family diversity’ and parenthood remains modelled on this ‘sexual family’, the relaxation of family ‘boundaries’ (despite legal victories such as Re G) will remain limited. Re G (Children) [2005] E.W.C.A. (Civ.) 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