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9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On May 26th, 2015, China published its 10th Defense White Paper which integrated 'open seas protection', along with 'offshore waters defense', into its naval strategy. This shift in naval strategy, albeit largely anticipated, raises a series of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China's maritime ambitions. This article seeks to analyze the causes, nature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latest shift in naval strateg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ino-US maritime relation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hina's latest shift in naval strategy is a logical corollary of the tension between China's expanding global interests and its asymmetric approach to sea power,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provides the necessary stimulus and justification for such a shift. China's new naval strategy, the paper contends, denotes that it will develop a Mahanian blue-water navy and a basic network of overseas bases in the years ahead. Those two developments are expected to pose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China's foreign polic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hina's new naval strategy present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and the world. To accomplish 'open seas protection', China will probably have to modify its policies on a range of issues, and moderate its competitive stance in the near seas. Although China's new naval strategy need not be interpreted in a competitive framework, it does present China with a stark choice: either it pursues more friendly attitudes towards its maritime ambitions by modifying its current policy, or it will be increasingly confronted by a coalition of hostile states.  相似文献   
1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具有非传统特性的全球问题不断涌现,在现有治理秩序下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需要协调全球各行为体一致努力进行治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球共治理念的贯彻,有助于实现全球共享安全。其中,网络、极地、外太空、公海等各个全球公域的重点问题领域,亟须全球做出协调努力进行治理。全球公域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战略增长点,为各国所重视。但是,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两类权力不均衡的情况,即参与治理的富国与穷国之间权力的不均衡,参与治理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权力的不均衡,它们都影响了治理的效果。全球公域治理的制度安排受限于概念模糊、划界不清、权责不明的现状,大国权力政治的色彩很容易趁机充斥到全球治理的诸多安排当中,危机治理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3.
海上货物运输纠纷中的损害事实指货方由于承运人的违约行为而遭到的损失 ,从实际发生的角度来看 ,损失包括货物物质上的损失以及经济损失。所以明确经济损失的可赔偿性以便以统一的尺度确定承运人的赔偿责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4.
过去数十年来,运输法一直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充斥着过分多样化的条文,各种特殊规范和国际公约、法律、法规、一般交易条款构成一个十分模糊、可预见性差的规范体系。这种情况对于保障交易安全尤为不利,而且也造成了竞争的扭曲,由于规则的不统一,使得不同运输方式的承担者之间不能够展开公平竞争。在分析运输法整合之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指出适度的统一立法有助于消除物流行业中的不公平竞争,适应经济发展对于高效、有序、安全的运输物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5.
海上人命救助中,传统的义务救助模式旨在捍卫人道主义原则,但因为缺乏报酬作为激励机制反而可能导致现实中的非人道主义后果。将财产救助中的报酬救助模式简单植入人命救助中,虽然可提高救助方的积极性,但同样可能损害人道主义原则。对此,一方面,传统的义务救助模式不可舍弃;另一方面,报酬救助模式在引入时必须适当改造,使其与义务救助模式形成错落有致的互补,以提高海上人命救助的效率,维护海上共同体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16.
117.
对首要义务进行界定,指出首要义务是合同义务群中的主给付义务,是即使存在不负责事项时仍被考量是否有效履行的义务。分析和评价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领域中关于首要义务的争论,指出目前海商法学界关于首要义务的讨论仍处于讨论主题不明确的状态,这是由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自身特征所决定的。为方便相关纠纷解决,建议参照《日本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1990年韩国商法典》等的规定,直接在法律中明确首要义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8.
This article offers an information model for educating the public on the rationale for a tax increase. It argues that citizens exposed to two types of information—a need narrative and an anchor value—are more willing to support a tax increas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s illustrated with two examples in which the model was used to structure the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In both situations, exposure to the specific types of information suggested by the model is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a tax increase. The conclusion relates the model to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attributes of successful referenda campaigns for tax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19.
危险化学品具有爆炸、易燃、腐蚀、放射性,需要特别防护;危险化学品运输交通事故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破坏性,其发生原因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改善危险化学品运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准入机制,落实危险化学品运输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措施,是减少危险化学品运输交通事故,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0.
1993年,世界上第一张电子客票在美国VALUEJET航空公司诞生。经过十几年的改进和发展,作为电子商务的典型代表,航空电子客票已成为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客运凭证的主要销售手段。目前使用电子客票的航线已经扩展到了世界各地,甚至在某些国际航线上使用。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规定,其所有成员航空公司必须在2007年年底之前100%实现乘客飞行旅行的无纸化。国际航空运输由于跨越不同法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国家或地区间的法律冲突问题;随着电子客票在我国国际客运航线上的全面普及,由此引发的跨国合同纠纷也将会越来越多。本文拟就现在已经存在的国际航空运输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与国际航空电子客票相关的诉讼管辖权问题进行解析,希望能够促进该领域诸多法律冲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