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S·艾略特认为,理想的诗歌应表达统一的感受,感受的统一过程就是诗意化的过程。基督神学信仰是感受统一的基础,是它构成了艾略特最为隐秘的“感受结构”。这使艾略特的诗歌写作在精神品质及立场上具有明显的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杨经录 《政法学刊》2006,23(2):100-103
确立“以人为本”为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首先对“以人为本”要从“名称式”的认识进入到“概念式”的理解;其次,对确立这一原则的理由要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高度;最后,切实的贯彻这一原则要从“抽象”转化为“具体”。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是哲学家关注的永恒话题。由于所处的时代各异,人们对幸福认识和解读便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从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审视方式入手,阐述了西方两种幸福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化逻辑,概括了完善而辩证的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处理好德性与福乐之间的关系,使人的幸福既具有现实的历史基础,又有高尚道德的升华,从而避免幸福问题上的享乐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偏倚。  相似文献   
14.
死刑民意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广大民众对死刑的支持仅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通过实证调查可知,文化水平的高低基本上不会影响人们对死刑支持率的高低,不同职业也基本上不会影响人们对死刑的态度。因此,那种寄希望于将来人们文化水平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使人们放弃对死刑支持态度的观点就显得不切实际。切实可行的做法是:以主张限制及废除死刑的学者为先锋,以政府及媒体为主力军,首先从大学生及中小学生入手加大对死刑的宣传力度与广度,使广大民众早日对死刑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从而使“民意”不再成为我国废除死刑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Criminal justice ethics》2012,31(3):198-220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and in criminology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spects in which the two disciplines can be mutually informing. Many philosophers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empirical aspects of philosophical claims, and criminologists are finding their way past the alleged fact/value distinction and are rediscovering the moral significance of facts, especially regarding punishment and desistance. In some recent criminological studies there are implicit links to the British moralists such as David Hume and Adam Smith, and to Aristotle as well. This paper explicates those links and some of the possibilities for philosophy and criminology to be mutually inform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