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康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19(5):28-31
巨额财产采源不明罪的讨论现状是,本罪在立法定位、行为形态、证明责任和法定刑几个方面有着不同的争论焦点,在此基础上作出合乎该罪实质意义的解释.以对立法乃至司法提出可供操作性的建议,从而避免腐败分子钻法律的空子,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22.
陈贤忠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02-106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传统监狱服刑方式不同的、特殊的服刑方式,它让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社区矫正符合当今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也有利于行刑经济。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社会认同程度不高等问题。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由司法行政机关担任比较合适。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应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23.
未成年人不能适用无期徒刑的误区——以刑法第49条和第17条第3款的关系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18(3):39-41
未成年人能否适用无期徒刑,理论上的观点是否定说。其理由是刑法第49条规定,未成年人不得适用死刑,其法定最高刑就是无期徒刑;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无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都不能适用无期徒刑。司法实践一直都肯定未成年人可以适用无期徒刑,但缺乏正确的理由支持。否定说的错误在于混淆了法定刑和宣告刑的界限,未成年人不得适用死刑,其含义是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决定未成年人的责任时,首先应引用刑法第17条第3款,根据其法定刑,最高可以是死刑,如果不需要判处死刑,就是遵守了刑法第49条的原则。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引用刑法第17条第3款就足够了,但是,在绝对确定的死刑以及情节冲突的情况下,必须引用刑法第49条才能解决问题。由于刑法第49条是个原则性的规定,必须修正才能更好地适用。 相似文献
24.
《北京周报(英文版)》2014,(10):4-5
正Green Coverage China’s forests such as that pictured to the right covered21.63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land at the end of 2013,a rise of1.27 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to five years ago,a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survey showed.Total forest areas grew to208 million hectares at the end of2013,up from 195 million hectares five years ago.Growing stock per hectare increased by 3.91 cubic meters to 89.79 cubic meters over the past half a decade,according to a report of the five-year survey released on February 25. 相似文献
25.
汪松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1(4):83-84
素质教育的目标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通过精选例句,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可变学生的"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动地获取语言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6.
在现代社会中,刑满释放人员是兼具弱势性与风险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加强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安置工作,不仅有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体现人文理念的现代社会之必然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刑释安置就业政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考究刑释安置工作的历史并分析其现状,感觉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7.
童敏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8(5):21-23,75
罪刑失衡对刑事法治构成严重危害,要防治它,必须首先从立法这个本源入手。立法作为罪刑关系运行的起点,可能构成罪刑失衡的源头。以刑事立法为切入口,有助于从罪刑规范的设计上防治罪刑失衡。 相似文献
28.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往我们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的措施是:送少年犯管教所收容教养或判处刑罚。但是,这样做既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改造,又容易造成其叛逆社会的心理,无法达到使其回归社会的目的。社区矫正制度,为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29.
在重新审判“发回”重审死刑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容易产生有罪推定的倾向、依据补强证据再次适用死刑的倾向和漠视侦控行为合法性的倾向,为此重审法院应杜绝片面依据侦控机关提供的不利于被告人的存疑补强证据,对被告人再次适用死刑;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型”发回重审的死刑案件,如果经过重审认定的案件事实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一般也不宜对被告人再次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30.
赵敏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4):25-29
服刑人员虽然被判处刑罚,但结婚权属于未被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之一。但由于人身自由的受限制,在客观上已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实现结婚的权利。因此,这需要有关机关的配合与协助,而理性地看待服刑人员的结婚行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