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项雪平 《河北法学》2004,22(3):149-151
我国目前的有关退市的法律规定不够完善 ,存在着退市标准模糊、退市程序不够全面和行政化倾向严重的问题 ,提出了重构我国退市制度的对策 ,包括明确主管机关的职权范围、确立退市标准的指导思想、完善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 ,建立多层次的退市体系和对中小股东加强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2.
经营者自定薪酬的控制机制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羿锟 《河北法学》2006,24(1):26-30
经营者因利益冲突而寻租,经营者自定薪酬大行其道,致使年薪制在实践中背离其设计目标.程序公正成为控制经营者自定薪酬的关键,这就要求提高经营者薪酬透明度;通过排除"灰色董事"和引入商事判断规则,超越董事会潜规则,增强利益冲突隔离机制的有效性;股东大会的事前控制应定位于薪酬政策和长期激励方案,并通过引入股东提案权和代表诉讼机制,强化股东对经营者薪酬的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143.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效地利用了公共财政,并有偏重地无偿资助农村公益事业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形成了政府在准公共产品领域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投资的引导机制,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村级公益事业领域管理的宗旨与目的,促进了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有效开展和农村小型公益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文章认为,该政策在试点的过程中需要简化奖补程序、调整奖补办法、因地制宜制定奖补标准,并通过完善政策来进一步推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4.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news agendas on British television. It argues that studies of news agenda formation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overly focused on general election campaigns 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main political parties to set the news agenda. It suggests that such studies see political parties as either homogeneous or focus exclusively on the activities of communication elites and therefore miss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moder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Using the British party conferences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complexities of agenda formation outside election periods, political parties have to be seen as heterogeneous organisations, consisting of various ‘claim‐makers’. News agendas in certain situations have to be understood as the product of intra‐party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leadership and dissenting voices. While this competition is imperfect, favouring resource rich party elites, on certain newsworthy issues broadcasting professionals act as a counterweight to leadership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help shape the outcome of intra‐party competition.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dissenting actors within political parties, when newsworthy, can make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television news agendas despite the resistance of party leaderships. Taking account of the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f these actors and of news values will provide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news agendas between general elections. Copyright © 2001 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5.
蒋建湘 《法律科学》2009,27(6):151-156
在公司制国家出资企业中,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地位与普通股东的地位无异,并同样享有股东权利和诉权。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使得出资人的股权代表地位得以明确,这为通过出资人股权诉讼克服国家所有权“虚置”和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保障出资人权益和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奠定了基础。出资人股权诉讼程序基本上遵循普通民事诉讼程序,但也涉及一些特殊的程序法问题,其中,出资人股权直接诉讼和间接诉讼又各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6.
靳羽 《比较法研究》2021,(1):119-132
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移植论"存在方法论误用的缺陷,过度关注概念和规则的译介,而未深究其制度功能所关联的特定社会背景。信义义务根植于普通法特殊的历史土壤,以信托为"母体"并经归纳推理不断扩张泛化,"控制股东信义义务"是这种泛化现象的缩影,早期"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内涵已被"公平交易义务"取代。内涵演变的动因是对公司本质认知的进化以及因之发生的个人法向团体法逻辑的持续递进。我国控制股东滥权现象的主要成因并非规范资源不足,转轨时期"政企不分"的现实和公司法体系二元区隔的倾向亦不容忽视。美国关于交易公平性判断的程序性规则有助于克服法律行为评价系统的局限性,具有"复原"商业决策背景的功能,契合复杂的市场环境需求,是最具借鉴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7.
蒋建湘 《法律科学》2014,(6):158-164
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表明,"全民"股东的委托人资质不完全和委托代理链条的过长是我国国企公司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股必须存在且我国当前国有股减持的空间越来越小,有效改进我国国企公司治理需要从缩短国企委托代理链条的角度着手。人民代表股东会制度和社会化董事制度据此而设计,前者立足于直接缩短国企产权安排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距离,后者着眼于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身份的合一。  相似文献   
148.
股东提案在西方公司制度发达的国家日益演化为反映相关利益者利益诉求、推动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有效渠道,但该方式发挥此种作用需要两个前提要件:负责任的投资人和合理的股东提案制度。在我国,市场信息不对称、公益性机构投资者匮乏、股东提案制度发展滞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股东提案制度的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发展现状,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培育负责任的投资人和优化股东提案制度,是促进我国公司伦理性决策机制形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9.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制度的灵魂,无保险利益则无保险。根据民商法的基本原理,公司对其财产当然具有保险利益。但股东对公司财产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各国保险法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我国《保险法》对这一问题一直未作规定。从保险利益原则设定的价值与功能角度分析,我国应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保险利益。对此,实践中可通过公司章程自治规范以及保险行业针对此类保险合同的特别约定来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50.
丁勇 《法学研究》2020,(3):82-101
现行法套用民事法律行为范式,以瑕疵决议一律自始无效确保原告救济,以信赖保护维护公司安定,最终却导致原告救济与公司安定及效率的割裂与冲突。这一冲突的根源在于,以瑕疵决议一律自始无效所提供的原告救济本身缺乏正当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应当按比例原则的要求,以瑕疵严重程度区分安排法律后果,从瑕疵决议效力这一源头上重建组织法范式下原告个体与公司整体利益的平衡。仅在瑕疵特别严重时,才应自始否定决议效力,从而禁止其实施或在实施后恢复原状,否则只应适用决议面向将来无效、损害赔偿等柔性法律后果,公司由此可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决议实施效率及安定。以此为基础,应取消现行“三分法”的诉讼类型划分,而代之以统一的决议瑕疵诉讼及诉讼期限。公司变更决议仅在排除特别严重瑕疵后方可实施并获得存续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