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5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5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3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81.
积极修辞的有效运用,可以打破词语的一般意义层,鲜明生动地联结起意义网络。中国政法大学滕彪教授为沈阳小贩夏俊峰故意杀人罪撰写的刑事辩护词为现代汉语修辞分析提供了典型的法律文本,展示积极修辞在刑事案件辩护词中的作用,有利于形塑社会经验,介入、影响法律的文本功能,构筑、编织法律话语把人类的共同生活调控到有序的法制轨道上。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件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资料、法医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对周围神经损伤者进行法医学鉴定.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的158例法医学鉴定案件,对其个体特征、损伤情况、鉴定结果、夸大与伪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58例"周围神经损伤"案件中以男性、青壮年及无业人员多...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研究美国马里兰州涉及电子武器(电击枪)死亡案件的特点,探讨其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收集2004-2009年美国马里兰州法医局鉴定的涉及电击枪死亡案件13例,案件均经详细的现场调查,尸体进行系统解剖,并进行全面的毒(药)物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验.从一般情况、电击枪类型及接触方式、毒物检测结果、死亡方式、死亡原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4.
本文旨在对"轻罪提速"机制之运行和其提出的合理性进行评析,进而阐释该机制本身的先天不足及其理论上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诸如"轻罪提速"这类刑事司法改革必须具有合法性,而不能为"立"而"破",因此建议停止现有的"轻罪提速"的司法实践,回到刑事司法程序之"刑事简易程序"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185.
很多冤假错案都是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造成的,为制止冤案频发,提高审判质量,"两院三部"共同出台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它强调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完成了我国刑事诉讼理念从单纯的"反对刑讯逼供",到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转变,但是该规定在执行时还将面临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6.
赵红星 《河北法学》2012,(2):182-186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诉讼。从诉讼客体、诉讼目的、诉讼主体、受案范围等方面静态地看,二者本不应存在交叉问题。但在司法实务中两大诉讼经常相互交织,且在审判实践中成为法官棘手的难题。就民行交叉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外相关规定与实践以及审理模式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7.
田平安  王阁 《现代法学》2012,34(4):39-51
清代民事调解有一种半官半民的特殊形式,即官批民调。其表现类型多样,具有固定流程,是清代社会治理结构、司法体制特点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黄宗智先生将清代这种半官半民的中间地带称之为纠纷解决的"第三领域"。现行委托调解也具有半官半民的性质,与官批民调同属"第三领域"的民事调解,但二者在产生动因及内容构造上存在明显差异。不过,就适用范围界定和调解人甄选而言,官批民调能为委托调解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8.
涉枪犯罪案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涉枪犯罪案件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传统的侦查涉枪犯罪案件的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回应侦查实践工作的需求,在归纳当前涉枪犯罪案件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以期提高打击和查处涉枪犯罪案件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9.
190.
李喜莲 《法律科学》2012,(1):139-147
因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利害关系人的概念缺乏明确界定,学者们在注解相关条文中的"利害关系人"时亦见解不一,故难以厘清"利害关系人"与"当事人"、"案外人"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实务界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正确的理论指引,在利害关系人之诉权保护及确定审判权作用范围等问题上不时遭遇操作障碍。就制定法上概念、术语的精确化而言,司法解释比法条定义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更能适用变化多样的法律关系。为了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民事诉讼的正常运行,最高人民法院应根据一般民事案件的私益性、对抗性,非讼案件的公益性,执行案件兼顾第三人利益之特点,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通常诉讼程序、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分别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