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3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01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Ⅰ_b 和 GPⅢa 在血小板粘附、聚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直接检测组织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我们建立了应用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Ⅰ_b和 GPⅢa 的单克隆抗体的 PAP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并首次对该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使用国产7.62mm口径微声轻型冲锋枪,以不同距离射击实验动物,制成带消音器枪弹创,并使用国产7.62mm口径轻型冲锋枪作对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在接触和近距离射击时,带消音器枪弹刻与典型枪弹剑比较有明显不同;根据消音器的结构和原理,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带消音器枪弹创的形态学特征及其诊断依据。为法医学检验鉴定提供了实验性资料。  相似文献   
13.
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同时具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双重特性,在组织损伤修复中,肌成纤维细胞参与纤维化级联反应中纤维形成和细胞外基质重塑两个阶段。本文综述了肌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皮肤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以期为法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检测炭疽芽孢杆菌染色体特异性基因序列 (Ba813)的PCR技术 ,并用于模拟污染的羊毛、皮张和土壤中炭疽芽孢 (Sterne菌株、PasteurⅡ菌株 )的检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特异、敏感地检出 0 .5 g羊毛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的 6 88个芽孢 ;0 .5g皮张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的 10 32个芽孢 ;0 .5 g土壤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 1376个芽孢。证实PCR可用于羊毛、皮张和土壤等外环境中炭疽杆菌芽孢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Contact and close‐range gunshot injuries can produce bloodstains on the shooting hand and weapon. In this study, backspatter was analyzed in experimental horizontal pistol shots into blood‐filled sponges. The shooting distances were set between 0 and 45 cm. With increasing shooting distanc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degree of backspatter. Microspatter could be detected on the weapon and shooting hand up to a shooting distance of 40 cm. They were predominantly located on thumb and index finger as well as the radial dorsal aspects of the hand. Fine spray of microspatter combined with elongated droplets in the shape of exclamation marks was found at contact and 2‐cm distance shots. An angular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shape of the bloodstains was possible up to a shooting distance of 2 cm. No bloodstains were detected beyond 45 cm.  相似文献   
16.
In the case reported here, the ante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CT scan) was essential in the forensic investigation. A 32‐year‐old man was found fully awake with a facial abrasion, after what seemed to be a car accident. He lost consciousness suddenly one hour after initial management. Successive CT scan showed a facial fracture and a metallic foreign body in the carotid canal associated with an occlusion/dissection of the left internal carotid, a pseudoaneurysm, and a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The victim died from a stroke. Autopsy confirmed that the facial abrasion was a gunshot entrance wound, the metallic foreign body being a projectile. Intracranial vascular injuries linked with gunshot wounds are most of the time isolated and due to pelet embolism. The observed vascular injury association has never been described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CT scan provid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ronology of events that led to death.  相似文献   
17.
皮肤损伤时间推断一直以来都是法医病理学者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方便、敏感的特性,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研究的发展。然而,有效指标的缺乏却限制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血管生成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可能在皮肤损伤时间推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不同厚度的单刃刺器在肋软骨上形成的刺创口进行了肉眼和实体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发现肋软骨上的刺创口与皮肤和骨质上的刺创口有着明显的不同。观察结果表明,创口的宽度不能反映刺器的厚度。一定厚度的单刃刺器所致的肋软骨上的创口肉眼及镜下无明显的钝角特征。据此,对在肋软骨上刺器所致刺创的凶器种类的推断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6例人体颅脑贯通枪创后2小时所取心肌和肺的超微结构变化。6例心肌及肺的超微结构基本相似。心肌最明显的变化是:Z 带排列不规则,灶性肌原迁维溶解,线粒体肿胀、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和嵴消失,间质水肿。肺组织的明显变化是肺泡隔和肺间质增宽伴电子密度降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中性粒细胞聚集,肺间质或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本文对主要病理变化的意义和发生原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肺间质水肿与神经源性肺水肿有关,由于伤后经过时间长短不同或有无颅内高压形成,而出现间质性水肿或肺泡内水肿。心肌的变化与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捅创论(附尸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尖无刃的细长钝器,沿其长轴戳入人体形成的创伤应命名为捅创。国内外现有的法医学书籍很少甚至没有描述过此创,个别作者将其归入锐器刺创。本文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不仅该创的致伤物为无刃无尖的棍棒类钝器(如木棍、木桩、手杖、擀面棍、铁锹把、竹竿、筷子、钢筋)而且成伤机制、形态学变化也与锐器刺创不同,应属于钝器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