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Th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quires that we look beyond the Weberian model as the only ideal type of bureaucracy. When we assume that there exists only one gold standar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ll other organizational forms that do not conform to the Weberian ideal are dismissed as corrupt or failed. Drawing on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 introduce an alternative ideal type of bureaucracy found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is model, which I call bureau‐franchising, combine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bureaucracy with the high‐powered incentives of franchising. In this system, public agencies can rightfully claim a share of income earned to finance and reward themselves, like entrepreneurial franchisees. Yet distinct from lawless corruption, this self‐financing (or prebendal) behavior is sanctioned and even deliberately incentivized by state rules. Although such a model violates several Weberian tenets of “good” bureaucracy, it harnesses and regulates the high‐powered incentives of prebendalism to ameliorate budgetary and capacity constraints that are comm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China.  相似文献   
24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养老的核心问题已从解决贫困和物质匮乏转变为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积极老龄化的精髓和核心即是社会参与,主动积极的社会参与有助于老年人获得尊敬和尊严,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负面的老化刻板印象、消极特征取向的涉老研究,阻碍了积极老龄化的推进,不利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基于对老龄化困境、老化刻板印象、精神需求内涵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的社会背景下,建构城市养老与乡村振兴的“双赢”机制,利用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和闲置住房,助力城市养老,同时发挥城市老人的智力优势和知识技能,添翼乡村振兴,不但有助于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更重要的是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43.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verify whether the historic sentence, no. 500/1999 of the Italian Legitimacy Court (Corte di Cassazione) in Plenary Session,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diminishing bribery in Italy, by increasing the area of liability for both civil servants an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a case study conducted in Sicily, in the province of Catania, using a unique data set.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article are: paying bureaucrats by means of an incentive wage regimes may not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corruption; an extension of the liability rule for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ivil servants may discourage the phenomenon of bribery; and, the perfect specific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helps to reduce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244.
随着全球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和疯狂扩张,工具理性大行其道,自我意识极度膨胀,对现代人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意义世界构成严重冲击,导致传统价值规范日益虚无化,核心价值体系日趋无序化。在资本逻辑与物化意识侵蚀下,一些人精神家园荒芜、人生信仰迷惘、虚无主义盛行。对精神信仰的虚无主义进行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是当代中国走出精神低迷、重建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45.
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赔偿首先出现在民事法律制度中,但国家侵权行为也会给受害人带来精神痛苦。完善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体现了宪法的基本精神。构建赔偿制度要在遵循一定原则下,确立赔偿范围和数额。  相似文献   
246.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其现实紧迫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就必须倡导“五种精神”;就要强化“精神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47.
雷锋,已经同党的形象、人民军队的形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崇高的思想道德楷模.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在我国社会产生长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对新的思想道德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8.
支撑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精神气质,必然根植于其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相较于西方社会经由中产阶层培育完成的社会结构性完善,进而实现的近现代文明的奠基之路,中国恰恰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结构演化的有机复合。如果说,西方希腊的理性传统、罗马的法治精神、优化的社会结构与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社会进化相得益彰,催生了西方社会现代化及其精神气质,那么,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集权造成的中间群体的历史性缺失和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困境,急需一个中等收入社会群体的形成和群体素养的提高,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培育健康、高雅的精神气质提供结构性支撑。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对此提供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249.
本文论述了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存在的理论依据和具体体现。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民族精神经济价值存在的理论依据;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集中体现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为经济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50.
近年来文学批评领域出现的一场学院派批评成败得失的争论,有其复杂多元的思想与时代背景,它是有意义的.但学院派批评尚非严格意义的学派批评,它存在的某些不足与缺陷,从理论美学上加以检视可知,要建设真正的学派批评必须解决好三个重要理论与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