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Why do university researchers decide to start-up a new venture? How can we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ing such an important decision? To what extent are specific policies activated within universities relevant in the process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answer these very significant questions, through an empirical analysis performed on a sample of 88 Italian academics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of 47 spin-offs between 1999 and 2005.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for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the possibility to access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s and the personal benefi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centives for academics. More generally, academics’ involvement in creating new ventures is not driven by an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but rather by the expectation of generating results which will enhance their academic position. Additional investments and efforts made by some universities to create more mechanisms to support spin-offs are not perceived as additional incentives. These results hold after controlling for academic founders’ institutional affiliation, status, and the companies’ growth over their first two years of existence.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2.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方式不同,个体的行为反应和情感反应也不同。就警察来说,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警察的情感、成就期望和动机、团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影响到警察队伍的集体效能感。韦纳的归因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警察选拔、培训和工作激励,帮助警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警察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警察队伍的集体效能感。  相似文献   
63.
“红船精神”是建设“重要窗口”的精神源动力,在建设“重要窗口”的实践中焕发着时代光辉。从“红船精神”到建设“重要窗口”,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思考和殷切嘱托。“红船精神”对于激励建设“重要窗口”的实践价值集中表现为:首创精神彰显建设“重要窗口”实践品格,奋斗精神赋予建设“重要窗口”实践动力,奉献精神规定建设“重要窗口”实践旨归。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浙江坚持以“红船精神”为指引,遵循“人民至上-政治建设-抢占发展高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聚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浙江经验。  相似文献   
64.
校园文化是弥漫在校园活动和师生精神生活中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警官院校的文化建设不仅是学员自身的文化需求,而且对于达到教育与教学目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到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并做好总体规划,采取切实步骤予以施行。  相似文献   
65.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关系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66.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文明中 ,制度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中政治文明又居于重要的位置。民众的生活态度和社会科学价值取向的水平可说是精神文明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 ,它们分别代表着一个社会最为本质的精神状态和一个民族精神发展的总趋势。在公共精神空间建构时社会科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表率作用是 ,在解决前人所留下的历史难题 ,或解决现实生活所提出某种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同时 ,为全社会提供研究问题的学术规范、价值准则、科学品质、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7.
在人类文明结构中,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文明是社会和谐的保障,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68.
Weak state capacity has often been in focus when explaining why land reform in sub-Saharan Africa is not implemented. However, an analysis of the deeper politics of land reform brings our attention to a set of incentives which allow rules governing land to be open to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in Uganda, the need to maintain the ruling coalition in a clientelist political settlement to build electoral support, and the desire to attract economic investors, constitute political incentives to maintain land governance as a grey zone, even if there is apparent political will to implement land reforms.  相似文献   
69.
阿Q是世界文学之林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从他诞生以来,不同国度、不同层次、不同时代的人们从未停止对他的争论。从他的精神胜利法、恋爱悲剧、革命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生存困境,可看出“阿Q精神”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再读《阿Q正传》时,我们面临的应该是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70.
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它表现为物质文明的进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物质文明维度;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民民主权利的增加和人民民主程度的提高,它表现为政治文明的进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文明维度;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它表现为精神文明的进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文明维度;科学发展观要求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它表现为社会文明的进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文明维度;科学发展观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表现为生态文明的进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