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篇
  免费   56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65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88篇
政治理论   80篇
综合类   11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8 毫秒
91.
当前,经济犯罪增多,并日趋智能化和职业化。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如仍沿用刑事侦查的普通侦查手段,已很难适应当前经侦工作的要求。因而,经侦部门必须拥有一套自己的专门技术性侦查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92.
系列杀人案件在我国各地时有发生,问题突出,危害后果严重,把握这类案件的犯罪规律,研究侦查对策,将对有效预防、遏止和打击系列杀人案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3.
“情报导侦”是信息化背景下一种拓展了警察思维空间与行动空间的工作模式。侦查行动信息化、侦破工作主动化、情报人员实战化、情报分析专门化,是信息化背景下情报导侦的基本特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情报导侦的思想基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是物质条件,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是行动保证,发达的情报技术是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其发展的"瓶颈"--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上银行犯罪现象诸多,其实都是传统犯罪形式的翻新.对于以网络为基础的网上银行犯罪,证据资料易被篡改、销毁,并且在侦查取证时技术复杂、要求较高,此类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较之于传统案件相对困难.因此,必须基于网上情报信息搞好网上银行犯罪案件现场勘查、电子证据的提取以及电子证据的保全工作等,从而有效打击网上银行犯罪.  相似文献   
95.
追逃是经济犯罪侦查的重要环节,经侦部门在追逃实践中积累了经验,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从现有资料来看,有关研究涉及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及其逃匿行为特点;经侦追逃的策略与方法;当前经侦追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前的研究对于追逃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6.
侦查虚拟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化是信息技术得到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同样,虚拟化也应当在犯罪侦查中得到应用,由于现实条件已经具备,在侦查中完全可以不同程度地实现虚拟化:可以建立虚拟现场,进行现场“复勘”并进行虚拟重建;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展开网上虚拟侦查;建立侦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实现决策虚拟化。目前,侦查虚拟化仅仅停留在理念推广阶段,尚未全面展开实践。  相似文献   
97.
面对严峻的犯罪形势,应将高科技领域的成果注入到侦查工作中,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益,更好地推进侦查信息化的进程。具体来说,应加强公安机关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刑事犯罪情报信息系统,提高情报的采集、研判和应用水平,加强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作。  相似文献   
98.
围绕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维护,公安经侦部门要把打防经济犯罪工作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中来研究,不断改进现有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思路,主动适应当前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99.
侦讯表面上居高临下,实质上是心理沟通,需要人际交流的沟通术。初审要避免程式化的不利,调节气氛,动情晓理,循循善诱,以法服人,以此体现人性化执法的观念与技巧。在续审中,要针对疑犯个性特点精心施谋,运筹审讯环境。在调控语境中,将环境证据化或将证据环境化,调动案犯想象力等心理潜能,在对话中巧妙地传递证据信息,引而不发地攻心造势,造成警方证据在握之势,打破他们的侥幸心理,促使其坦白供述。  相似文献   
100.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我国公安理论研究与实务的重要课题,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对刑事侦查实务具有指导意义。将有形的案件现场勘查技术和无形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结合起来,可以拓宽侦查思路、捕获犯罪线索、发现犯罪特征、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有效线索,从而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