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99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18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4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毛克明 《政法学刊》2004,21(6):92-9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它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系;强化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辨证统一;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 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人权”入宪。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第一部《宪法》到1982年颁布第四部《宪法》,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人权”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到批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对普世价值的吸纳,“人权”这一概念逐步得到正名,并最终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不仅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3.
犯罪心理测试工作不能只满足于出具测试结果,测试人员必须结合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与侦查人员共同研究测后讯问、测后调查的方向、内容、方法等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测试的作用,找到把测试结果转化成合法证据的途径。因此,研究测后讯问的意义,测试转入讯问的突破口以及测后讯问的方法技巧等策略问题是当前犯罪心理测试工作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进步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作用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5.
作为一种善治方略,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保障必须依赖包括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和信仰规范组成的制度体系,而且这些制度必须符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等精神。本文对于和谐社会的制度背景:正式制度的法律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道德规范和信仰规范及它们的完善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36.
关于确立我国民事诉讼中间判决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阿桑 《现代法学》2004,26(3):62-67
本文通过比较国外尤其是大陆法系主要国家中间判决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用法律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这种制度的利弊,探讨了确立我国中间判决制度的可行性、意义以及制度设计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7.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展现了我们党开拓进取的理论勇气和卓而不凡的创新品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8.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张建伟 《现代法学》2002,24(2):34-48
认识论是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追求客观真实是刑事诉讼的主要目标之一。认识活动是判决的基础 ,构成了诉讼活动的主要内容 ,其中在审判阶段进行的证明活动的就是通过举证、辩论达到说服裁判者使之形成特定认识的活动。证据法的另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法律价值及其平衡、选择理论。本文批驳了贬低诉讼中认识活动的意义和将认识论摈除于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观点 ,对于证据规则的工具价值进行了正面阐述 ,并对于马克斯·韦伯的“形式理性”的概念进行了诠解 ,同时提出了证据法价值的多元论观点 ,指出对于存在冲突的法律价值应依特定的标准进行权衡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9.
“谁行为,谁被告”是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谁主体,谁被告”的完善,是由人权理念的提升、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中国加入WTO等现实国情决定的。文章从宪政基础、现实基础和行政行为的性质等方面探讨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证“谁行为,谁被告”的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0.
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法中 ,忽视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 ,不利于正确实施经济法的职能 ,不利于经济法实现其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本文通过对现有关于经济法律责任的观点的评析 ,探讨了建立独立的经济法律责任制度的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建构独立的新型的经济法律责任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