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篇
  免费   60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篇
法律   408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324篇
政治理论   187篇
综合类   6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在我国社区治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在参与治理过程中面临着碎片化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的碎片化和治理过程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碎片化分化为内部碎片化和外部碎片化,治理过程碎片化表现为整体过程碎片化和具体过程碎片化。导致社区治理碎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元治理主体的错位及协动不足。在未来的社区治理中,可以参考日本的社区协动治理机制,明确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完善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协动治理机制,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2.
Abstract

In most studies of social capital,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is emphasized as ‘good’ for democra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t is rarer to find studies showing that bonding social capital can bring positive effects. Mostly, bonding social capital is either overlooked or depicted as the ‘villain’ that leads to ethnic conflict, intolerant behaviour and poor economic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this picture needs to be revised. If we assume that bonding trust is a negative force for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we ignore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West. Also, new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India suggests that bonding social capital is related to good governance. High levels of bonding trust cannot only facilitate political cooperation. They may also work as a shield against public sector employees who attempt to exploit citizens in a corrupt or clientelistic manner. The conclusion drawn in the article is that the view of social capital as a prime mover with inherent normatively attractive qualities should give way to a perspective where social capital is more properly regarded as an intermediate variable where the way it is combined with, or interacts with, other factors determines outcomes.  相似文献   
133.
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只适用于被法院判定有罪的人。基于未成年人的主体特征,对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不应仅仅局限于法院审判阶段的监禁刑替代措施和审判后的非监禁刑罚执行,还应将审判前的侦查及起诉阶段纳入到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即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构建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134.
目前,国家颁布的《禁毒法》,对戒毒模式进行了重构,除将强制戒毒与劳教戒毒合并为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外,还明确提出了社区戒毒模式。社区戒毒在国外有了较为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其矫治效果获得了肯定,但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民间探索阶段。尽管国内某些地方也不乏社区戒毒的成功范例,但并非法律意义上的社区戒毒模式。对社区戒毒模式的建立原则、实践价值及具体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保障社区戒毒运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是矫治工作者无法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5.
在警务监督中,体制外监督既是对体制内监督的有益补充,又是国家权力社会化的逻辑结论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强调体制外监督及其主客体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能够完善警务监督体系,增进警民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促进警民和谐,并对社会和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6.
林红 《政法学刊》2008,25(4):63-65
我国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还处在摸索阶段,许多制度尚未完善,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从矫正执行主体、矫正项目、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37.
赵兴葆  王艳 《青年论坛》2009,(5):105-108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将花间十八家词人划分为三个群落:对各个群落词作的总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特别论述了各群落在花间词中的地位以及其间的风格传承和变异。认为曲子词不适合在像五代中原这样相对阳刚恶劣的文化生境中生存,而最适宜在像蜀地这样阴柔富优的文化生境中成长。但高质量的作品则需要至少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文化生境的碰撞、交合。因此,在花间词中第一群落在风格上对后来的两个起决定性影响,第二群落则是花间词成就的顶峰,第三群落开始走向没落但也变异出新作风等待后来者光大。  相似文献   
138.
近年来,重庆市毒品犯罪案件总数有下降趋势,但大要案件突出,犯罪特点及犯罪人员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重庆特殊的地缘因素、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以及打击毒品犯罪的难度较大使禁毒的形势更加严峻。要通过构筑毒品流入流出防线,斩断毒品流通网络,迫使毒品消费市场萎缩,有效遏制重庆市毒品犯罪态势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9.
近些年,针对我国青少年犯罪尤其是未成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将预防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犯罪提升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的强烈呼声。以行政省区为单位,将每个省内的青少年矫正人员集中矫正,体现了对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犯罪问题的特殊重视,这应是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0.
社区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是两个有关联但内涵外延都不相同的概念,前者在外延上比后者更为宽泛。社区公共服务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因而单纯的市场生产者无法收回成本而不得不委托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或其他组织提供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