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76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1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事务的复杂化,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合作来进行社会管理。合作是以信任为基础的,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也应以合作型信任为基础。合作型信任与契约型信任、习俗型信任相比更有利于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为此,通过建立公共承诺机制,构建平等的对话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以及培育相互信任的社会文化来构建合作型信任。  相似文献   
82.
法官对合同的解释无法脱离其能动性,而主观性的解释须以客观性为目的。当法官在合同解释出现障碍时应恪守两个标准:理性第三人标准和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同时,必须对法官的能动性予以下列限制:法官在适用理性第三人标准时,应尽量避免以所谓的"理性第三人"之名而作出偏离缔约人真意的解释;法官在合同解释中的自由裁量权要受合同解释规则、合同文本内容、法官职业共同体之规则、公平、正义、诚信等基本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83.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违背程序正义、违反处分原则和不告不理原则等缺陷。为弥补这些缺陷,应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分解为被告型第三人和辅助型第三人。  相似文献   
84.
合同解除权行使的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解除权中的行使主体、行使方式、对方异议权的行使,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较大。文章认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仅限于守约方,违约方不得享有解除权;行使方式是通知解除,不需也不必诉请裁判机构解除;异议权应设定明确的行使期限,异议成立时由解除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85.
论利他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利他合同中第三人权利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我国迄今没有利他合同的一般规则,对第三人权利的保护远远不够。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对利他合同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利他合同制度理论并进行立法改进,以期加强保护第三人之权利。  相似文献   
86.
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田玉 《河北法学》2004,22(11):79-83
在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 ,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有蜕化为“一审终审”的危险 ,加上其他一些弊端 ,两审终审制度渐呈难以为继的趋势。在构建我国三审终审制过程中 ,不必拘泥于三审上诉为“法律审”的限制 ,而应当考虑审级制度与再审程序的互相协调、作用互补。同时 ,要对现行各级法院的职能作出调整和分工 ,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三审终审制度真正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87.
合同上第三人法律范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忠胜 《河北法学》2004,22(7):141-144
作为合同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三人制度在有些国家的立法中已有单列,我国合同法之规定尚较为零星。完善我国的合同法第三人制度,首先应明确第三人的范畴。我国合同法所界定的第三人的主体对象应包括合同内容涉及的第三人、合同履行中的第三人等等。  相似文献   
88.
姜焕强 《河北法学》2004,22(10):139-143
现代各国的刑事诉讼审级制度虽有一定差异,但多是以三审终审制为原则确立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法院改革的不断深化,现有四级两审终审制的缺陷已不断显现,并与现代审级制度的一般原理相悖。现有审级制度在程序设计上以及在与司法体制相融合时表现出的渚多缺陷,已经影响到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需重新建构以三审终审为原则,以一审终审为补充的刑事诉讼审级制度,同时实行法院的职能分层,规范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89.
90.
Population differences in dental development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ethnic groups have been debated but not previously studied in the UK. Using inappropriate data for dental age estimation (DAE) could lead to erroneous results and injustic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dental panoramic radiographs of 5590 subjects aged 6–24 years in a teaching hospital archive. Demirjian stages were determined for left-sided teeth and third molars and data collected regarding hypodontia and third molar agenesis. Third molar development in self-assigned Black British, including other self-assigned Black ethnicity,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self-assigned White British subjects. Data were compared for males and females in the two ethnic groups using T-tests for Demirjian Stages A–G of third molar development and Mann-Whitney tests for Stage H once a cut-off age at the maximum age for Stage G had been imposed. Third molar development occurred earlier in subjects of Black ancestry compared to those of White ancestry. While both ethnic groups showed large age ranges for every third molar stage, in female subjects these generally occurred at least 1.5 years earlier, and in males at least one year earlier. Hypodontia and third molar agenesis were more prevalent in White British, but the ethnic difference in third molar development persisted in subjects with complete dentitions. This is a large study that confirms ethnic differences in a London population, emphasises the difficulties of establishing the 18-year-old threshold using DAE, and confirms the risk of overestimating the age of individuals of Black ethnicity using White ethnic reference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