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8篇
  免费   76篇
各国政治   7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321篇
中国共产党   294篇
中国政治   271篇
政治理论   389篇
综合类   64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宪法监督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我国国情,这是宪法监督发挥作用的前提。我国宪政国情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政治理念上,强调议行合一;制度层面上,人大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制度;实践层面上,执政党是实际的国家权力中心。特有国情使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面临是否承认分权、人大是否受监督、执政党行为是否受制约等困惑。特有国情决定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实质是保障各级各类国家机关贯彻执行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而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人行为应受合宪审查。我国应建立执政党成员占主导地位的、中央与省两级分别设立的宪法监督委员会。这种宪法监督模式有利于实现对执政党组织的监督,有利于树立人大权威,有利于实现政党与国家关系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242.
基层党务公开是党内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助力,是体现基层党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就现阶段而言,基层党务在公开内容上应重点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重大及长远决策、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人事变动等党务内容;在公开途径上应突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多措并举等特点;在公开程序上应突出公开内容必须有审批程序、公开过程必须有协调机制、公开情况必须有监督制度、公开效果必须有反馈渠道等要求;在公开效果上应突出唤起党员主体意识,切实解决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知情权问题,落实党员对重大决策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243.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际和谐思想,即:始终坚持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高度重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与协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和研究建国后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对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党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4.
要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权力,必须努力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作;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强化权力监督;必须完善权力监督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245.
恢复性司法是以对被害人的赔偿为前提,以对犯罪人的悔罪基础,以对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修复为目的对传统的报复性司法进行检讨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替代性刑事案件解决机制。笔者从中国国情从发,重点对恢复性司法之利弊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6.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实行的是二审终审的审级制度 ,它有利于及时处理案件 ,减少诉讼参与人的讼累 ,体现了诉讼的效率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 ,二审终审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因此 ,应改革现行的审级制度 ,实行三审终审制  相似文献   
247.
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宗旨,从严治党,加强党性锻炼,优化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48.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我国第二次党政干部辞职经商办企业的类型、特点及对廉政建设的冲击,阐述了在职党政干部不得经商办企业的廉政义务,论证了离职党政干部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仍然负有这一义务,分析了这一义务的例外情形,主张对离职党政干部到企业任职作更完善的制度建设和更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249.
新时期共产党员身份具有二重性,只有了解这一特性,才能教育共产党员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50.
How does voter polarisation affect party responsivenes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political parties emphasise political issues that are important to their voters. However, it is posited in this article that political parties are not equally responsive to citizen demands across all issue areas. The hypothesis is that party responsiveness varies considerably with the preference configuration of the electorate. More specifically, it is argued that party responsiv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polarisation of issues among voters. To test thes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party responsiveness is analysed across nine West European countries from 1982 until 2013. Data on voter attention and voter preferences with regard to specific policy issues from a variety of national election studies is combined with Comparative Manifestos Project data on parties' emphasis of these issues in their election manifestos. The findings have major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party competition and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Euro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