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篇 |
世界政治 | 1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3篇 |
法律 | 49篇 |
中国共产党 | 1篇 |
中国政治 | 34篇 |
政治理论 | 7篇 |
综合类 | 79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周军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3):44-46
实践中在审理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案件的时候,首先要弄清他们各罪之间的界限问题。由于上述罪名在客观方面的行为、主观方面的目的、客体以及犯罪对象上都有交叉重叠,使本应明晰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能明确辨析,从而直接影响了对案件的定罪量刑。文章以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为例,分析了传统上对两罪界限认定的观点,提出了将寻衅滋事罪分解的观点,并从刑法学理论上阐述了这一观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2.
苏雄华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1-63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在学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议。从该款的立法原意看其存在有必要性,且应以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来理解该款的具体内容。实际适用中尚有部分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73.
Howard N. Snyder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Criminology》1999,15(2):151-161
Many, especially casual observers, interpret juvenile arrest statistics to bea measure of crime committed by juveniles. Others argue that clearancestatistics are a more representative index of the relative responsibility ofjuveniles. Using data from the FBI's National Incident-Based Reporting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ikelihoods of arrests for juvenile andadult robbery offender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juvenile robbery suspectsare 23% more likely to be arrested than adults, and 32% more likely aftercontrolling for other incident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 also found anincreased likelihood of arrest in robbery incidents in which (1) the victimwas a juvenile, a female, or white; (2) the offender was white or female;and (3) the victim was injured. The presence of a weapon was not relatedto the likelihood of arrest.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s of specificincide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likelihood of arrest for juveniles andadults highlight the underlying biases of law enforcement statistics inassessing the juvenile component of crime. 相似文献
74.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深深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信用危机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生潜在变化乃至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市场信用不足的反映.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宪政改革,以法律权威取代政治权威是信用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对权威的服从转变为对规则的自觉遵从,并进而建立起规则信用体系,是中国信用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5.
霍成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2):19-22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之间的区分向来为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之一,特别是行为人当场实施暴力、当场取得财物的情况下,如何对行为进行准确定性,直接关系到刑法适用的准确性。"两个当场"原则并非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决定因素,应综合考虑行为人犯罪时实施暴力的程度、对象、时间及行为人当场取得财物的原因等具体情形,切实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做到罚当其罪。当无法确定当场暴力程度能否达到使他人不能反抗的程度时,应根据"存疑有利被告"的原则,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相似文献
76.
李松梅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47-49
"色诱"抢劫犯罪是抢劫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安机关应在完成日常打击和防范工作的同时,加强基础工作的落实,适时采取侦查措施,逐步建立起管理和整治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当前中国盗窃、抢劫和抢夺犯罪形势严峻。严打行动的开展,对于遏制该类犯罪的高发态势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治理犯罪,保护民生,需要多策并举、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78.
本文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资料,统计了从2000年1月到2008年12月发生在马六甲海峡针对过往船舶的武装抢劫犯罪案件,并将其按照袭击是否实际发生,犯罪情节是否严重以及案件“高发地”进行了划分,指出了马六甲海峡武装抢劫犯罪的主要受害者,估算了它造成的损失。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的分析,客观地评估马六甲海峡武装抢劫犯罪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聚众斗殴罪脱胎于我国1979年《刑法》中的流氓罪,文章分析了该罪产生的立法背景,对比辨析了司法实务界对该罪的认识分歧,指明该罪入罪出罪、罪轻罪重以及该罪中转化犯与实行过限的适用情形,旨在探寻聚众斗殴罪罪、责、刑的规范统一。 相似文献
80.
马靓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1):24-27
非暴力公然获取他人财物行为,是指行为人未使用暴力,在被害人知晓的情况下非法公然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修正解释引入德日刑法有关盗窃的理论,将盗窃行为扩大至公然平和的行为方式。然而,从我国已有的法律传统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的财产犯罪立法例,及目前普通民众的朴素认识和司法实务的现状,将盗窃行为扩大至公然、非秘密的行为方式还不成熟。未对财物所有人和保管人采用人身强制,但是以为财物所有人和保管人知晓的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抢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