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0篇
法律   186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从公共行政人员角色变迁看行政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型期 ,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缺失显得不可避免 ,尽管有各种解决方案 ,但行政伦理仍然不可或缺。但对“公仆”的传统定位无助于形成合理的对行政伦理的理解。引入当前政府治道变革中的“顾客导向”使得公仆的定位回归到应有的位置 ,在这个维度行政伦理同样重要 ,且有助于实现公众期望与公共行政人员行为的契合。在此基础上 ,行政伦理制度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2.
转型期中俄贫困问题比较及反贫困意义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俄两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 ,转型期都经历了此前不曾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尽管两国选择的转型模式不同 ,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但目前两国却共同面临着贫困问题。在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数量与贫困发生率、贫困的地域分布以及基尼系数等问题上 ,中俄两国具有明显的对比空间。反贫困是中俄两国转型期的共同选择。它对于维护两国的政治秩序、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maltreatment, social support,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nts were 202 undergraduate students (137 female, 65 male) who completed surveys at two time points: once before entering college and once during their first year of college.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child maltreatment would predict poorer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but that social support would mediate this relationship.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ld maltreatment related negatively to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nd to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development related positively to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addition, a mediational model in which social support mediates child maltreatment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was supported.
Elise N. PepinEmail:
  相似文献   
24.
农民工实现身份转变对策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办转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农民工的身份转变,已成为加速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5.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某市三所小学部分学生为被试,就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的关系问题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在情感温暖、过分保护干涉、拒绝否认等维度上,子女对母亲教养方式的报告明显高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报告得分,但在处罚严厉上得分低于父亲,且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等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社会期望男女差异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26.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是先破后立,即以私有化为开端拉开其社会转型的序幕,在经过十余年的痛苦反思和屡受挫折后又将“和谐社会”作为其社会转型“立”的思想基础。它是破得彻底,立得艰难。总结归纳中国、俄罗斯本土和西方学界研究成果、梳理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程和现状,使我们对社会转型“破”与“立”的严重脱节是其社会转型代价沉重的内在根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ten-year delay in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in Serbia, focusing in particular on opposition parties and civil society. It argues that the policy of opposition parties wa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failure of an earlier fall of the Miloevic regime. While civil society has been similarly weak and divided, the article details how a number of NGOs proved to be crucial in the coordinated campaign which lead to the overthrow of the Miloevic regime in October 2000.  相似文献   
28.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了改变经济停滞不前的现状,推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然而,事与愿违,一方面,私有化导致出现的并不是改革者所设想的"外部人控股"而是"内部人控股"的企业治理结构;另一方面,私有化后,国有资产被少数金融寡头控制,导致普通民众产生了对私有化乃至整个经济转轨过程的抵触情绪,降低了人们对改革的认同度。各种利益集团都希望利用"私有化"提供的机会为自己多争得一份"苏联的遗产","私有化"一词在俄罗斯与"掠夺"和"盗窃"几乎成了同意词。因此,俄选择私有化进行经济转轨的现实与改革者的理想并不一致,它是一个由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和妥协决定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9.
<正>值我国经济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冷加紧"强身健体"的时刻,如何让政府正确应对金融危机的压力和考验,从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转型的实惠和利益就成为了更为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0.
改革的进程是社会不断分化的历程,社会分化的结果是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为了维护与增进自己的利益,多元利益主体会以一定的方式向一定的对象表达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影响着改革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着治道思维、行为、模式、范围与重点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