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法律文书中的模糊词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政法学刊》2000,17(2):94-97
法律文书在大量使用确切性词语的同时,还必须适当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词语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更确切的表意。法律文书在表述难以具体确定的时间空间、无法或不必确定的程度范围、难于或无需准确描述的频率数量、带有预测推断性质的内容情节、不便或不宜直言的情景事实等状况时宜用模糊词语。运用模糊词语可以使法律文书的语义更确切、表述更严谨、文风更庄重、章法更协调。法律文书在使用模糊词语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越一定的“模糊度”,不能偏离具体的题旨语境,不能忽略其与确切性词语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12.
叠音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集中体现了汉语文学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但大多数情况下汉译英只能舍其形式译其意义.文中以《红楼梦》及Hawkers的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例,探讨汉译英过程中叠音词的音美、形美以及意美的缺损.  相似文献   
113.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造成文化冲突。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文化,尤其是必须学习语言与文化相关的那些知识,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语言和更好地使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14.
周艳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4-188
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它们来自侗台语,可以定之为“底层词”。贵州汉语中存在着侗台语底层语言的事实,对探索贵州汉语发展史和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进行贵州汉语中侗台语底层词的研究,对保护侗台语这一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的、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话语群理论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文章利用话语群理论,通过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利用立法自治权制定系列森林保护法规后的话语群反应和各个话语单位间的互动效应的考察与分析,全面解读民族自治地方的森林保护立法的社会各层反应.  相似文献   
116.
一般认为,语言能描绘和创造美的人或美的事物是天经地义的事。却很少有人认为,“美”可以反过来影响和创造语言本身。本文根据“‘美’可以反过来影响和创造语言本身”这一命题,从英汉语言的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去论证,在语言发展的长河中,“美”的的确确影响和创造了语言。  相似文献   
117.
心理学的研究长期排除了化的影响,化进入心理学首先是以“人格”作为契入点的。“人格”被假定为不变的实体,是作为客体在化中存在的,不能全面阐释化与人的关系。“自我”则是动态的和开放的存在,与化交互作用,是作为主体在化中存在的,在本质上揭示了化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能否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走来.从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党的力量,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新课题.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冀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此给予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9.
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扩展到非数值处理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计算机在企事业资源管理以及办公室自动化的应用方面 ,越来越显示出科学管理的优势。面对信息处理中大量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的数据 ,要正确处理这类数据 ,需要用到基于模糊算法的数据库查询条件判定 ,对具有模糊概念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 ,它能进一步改善模糊数据的查询效率 ,并对其他相关模糊数据库查询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0.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propaganda, effect, and the Cold War during congressional debates over America's first peacetime propaganda program. Although the rise of th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paradigm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of statistical evidence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merica's Cold War propaganda, this case study argues that the “war of words” metaphor further heightened the need for empirical proof of America's status in that conflict, Just as with any physical battle that relies on body counts and land measu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America's war efforts, the criteria for measuring the status of America's “war of words” were driven by a similar demand for “objective” proof. The longevity of the Cold War helped ensur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paradigm, which rejected the use of anecdotal evidence as support for the program's imp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