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法律与正义的抽象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考察同案是否同判来解析.为了寻找同案与同判的案件,通过实证研究这个方法论工具,将100个实然发生的并不完全相同的盗窃犯罪个案罪量与刑量进行科学的操作化,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就为人们提供了比较同案是否同判的素材.研究发现,在这些盗窃犯罪中同案同判的实现并不理想,这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法律与正义有些脱轨,地理因素、法定自由裁量权的赋予以及社会舆论等都会造成同案异判.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腐败的存在从群众基础、经济秩序、社会关系、公共权威的控制机能等方面危害政治稳定。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 ,反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标本兼治。反腐败要注意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从政道德建设在拒腐防变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必须抓好从政道德教育、领导干部道德人格建设、从政道德舆论建设等工作.这有利于持续地进行反腐倡廉工作,有利于反腐工作体现标本兼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法轮功”邪教组织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干扰,所以必须继续开展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惩治邪教组织犯罪应采取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警惕,严肃对待,防止偏差,谨慎处置。  相似文献   
15.
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是一个病态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的世界。概而言之,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之间的冲突带来生态、社会、道德、精神和信仰以及价值危机。人类的这些病态不是在减少,而是在扩大,世界上任何地区、国家、民族、宗教以至个人,都在深受其害。依据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特别丰富的国学人文资源,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之间交往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主体卓越的洞见,可以提出国学和合学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作为化解人类病态、建构和谐世界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张洪涛 《法律科学》2013,31(2):23-32
调解的同等组织结构,为嵌入该结构的民意沟通提供了平等而自由的“理想的言谈情景”,形成了“主体间性”和“主体间性结构”,为充分、深入而成功的民意沟通提供了可能和技术保障,并在沟通中滋生出一种建基于自身组织技术上的既不同于立法也有别于司法审判的沟通合法性,即技术合理性.制度的命运最终决定于自身技术.调解之所以能长存于古今中外,在于自身的技术合理性,而不是外在的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与查处普通治安案件不同,涉外治安案件查处除了涉及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外,还涉及外国人国籍国的外交保护与监督,涉及我国与他国的外交关系,涉及我国遵守国际条约和尊重国际惯例的守信度。在查处涉外治安案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确认外国公民的国籍与身份,二是遵守涉外治安案件管辖规定,三是执行涉外案件内部协调程序,四是履行涉外案件外部通知义务,五是信守外交特权与管辖豁免权。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中土两国在1971年就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土关系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冷战”期间,中土两国或多或少都成了国际关系大棋盘上的棋子,两国间除了政治利益外,实际利益并不多。“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这种情况才逐步发生了变化,两国间的实际利益前所未有的增多,两国关系由此实现了从棋子到棋手的转型。与此同时,两国关系中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平等博弈将主导未来的中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弱式意义上的平等对待是相对于强式意义上的平等对待而言的,它主要是指有差别的平等对待即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既意味着平等性,也意味着差异性。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强式平等对待模式所依据的社会现实基础日益发生了动摇,而弱式平等对待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群体的分化,使弱式平等对待有了其现实基础。但是弱式平等对待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面临着难以回避的挑战和困境。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的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明确规定了物权平等保护的原则。即给予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的物权以同等的法律保护。这一原则的规定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解决了社会矛盾,体现了民主、法治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