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9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理性的僭越     
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推出大学生犯罪暂不起诉的规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暂不起诉缺乏法律依据,违背法律的平等原则,侵犯了审判权,可能造成"优势阶层",从而增加社会不平等现象,它是对法律的僭越。但是在这种僭越中,也隐藏着可以为刑事法治所借鉴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两课"课程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作为首要宗旨,按照体系性、衔接性、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由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之间双向式互动教学模式,并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大学生和怎样培养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对象.应该从当前的世情(世界形势变化)、国情(国内发展状况)、党情(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方式)和社情(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角度,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考察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入手,就正确处理好守法与用法、理论与实际、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法制教育与德育、法制教育与依法治校等几个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真实任务情境的引入,将课堂与学生即将从事的法律职业紧密相连,具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意义,与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路不谋而合,值得在法学教学中进行更广泛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升本前后,新晋本科警察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生源质量、课程结构和层次等方面都将发生较为明显的转变和调整。课程作为大学教育教学的最主要载体和平台,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新晋本科警察院校必须首先加强本科课程建设,以此确保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此,笔者提出,应该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体系、课程考核、课程建设、课程研究、课程组织等方面予以改革和探索,以期为新晋本科警察院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但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难以突破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引入"学习领域"的重要概念,开发出了富有特色的项目课程,使司法警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精品课程建设中本科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法精品课程建设,应当高度重视本科课堂教学。只有着力处理好授课内容与教材的关系、系统讲授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关系、阐释法学理论与联系司法实际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提高本科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省级精品课程,湖北警官学院的《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选拔优秀课程负责人,大力开展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和教学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论建筑类院校法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衔接的系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类院校法学专业课程应当包括教育部规定的14门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着眼于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应当确立民法学作为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设置和衔接的控制枢纽地位,构建特色课程设置和衔接控制模型,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突破既有学时局限,提高特色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