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依据不同的强制拍卖性质学说,错误拍卖第三人财产的法律效力有所不同。从拍定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权衡来看,"私法说"和"公法说"均有所失衡。强制拍卖的性质上应采用"公法说",拍定人系原始取得拍卖物的所有权,这是维护公益、保障拍卖公信力之所需,但是,全面采用"公法说"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它有过分保护拍定人利益而牺牲第三人利益之虞。我国应当在坚持采用"公法说"的前提下,对"公法说"进行局部修正,以合理协调拍定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2.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人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33.
人身损害行为带来的损害赔偿责任分为人格利益补偿与财产性利益的补偿。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对于人格下经济利益的补偿在认定标准上的地域差异,使民事主体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补偿。人格利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整也造成民事主体精神损害得不到赔偿。  相似文献   
13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erception that displacement in terrorism is inevitable; that antiterrorism efforts merely relocate terrorism in some way. Using quarterly time-series data from the 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 (1994–2013) and the vector autoregression framework, we test the following hypothesis: the target-hardening effort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fter September, 11, 2001 reduce attacks on domestic US targets, but increase attacks on US targets abroad.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test, we also provide dynamic impact factor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intervention analysis show no support for displacement, and instead provide support for a diffusion-of benefits hypothesis. We also discuss how criminological and especially crime-prevention knowledge can guide and encompass the study of terrorism.  相似文献   
135.
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分化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就在于国家要同时面对原发现代化国家所不曾遭遇到的多个时代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和矛盾。既有农业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有工业文明所要面对的矛盾,同时又要应对信息文明时代的挑战。面对转型与发展所带来的多重矛盾和交叉压力,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利益整合中维护社会公正,在效率和公正的平衡中继续推进改革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6.
谷更有 《思想战线》2003,29(2):86-90
缘于精英层对程朱理学的误读,致使不少人对宋代社会观念存有曲解。五代时期的纷争,土地私有制的风行,已使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利欲的观念。就乡村户而言,其意识形态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三种:1 追末逐利,诚信孝悌的朴素伦理式微;2 富求贵,贫求富心态;3 重鬼神、祭祖,轻法度心理。宋代乡村户中普遍存在的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是宋代经济、社会变动的反映,它具有中国前近代乡村民众意识形态的共性,又鲜明地体现着有宋一代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37.
利益博弈时代公益诉讼的机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健  李伟  张锋 《桂海论丛》2006,22(4):90-92
利益搏奕时代下,利益群体分化组合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形式多样化,出现私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划分,传统诉讼理念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的制度安排逐渐受到挑战。科技管理活动具有公共效益性和公共侵害性双重特征,往往易出现公、私利益的交叉和冲突,公益诉讼是解决科技管理中公、私利益矛盾的重要途径和长效机制。我们以法经济学分析为视角来考量公益诉讼的机理,并在对公益诉讼理念重新凝练的基础上构建了公益诉讼的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8.
Traditional views regard secrecy as problematic, and associated research among adults almost exclusively focuses on i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isadvantages for the secret-keeper. Contrary to this negative view on secrec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secrecy may have developmental functions that bear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the period of adolescence. Specifically, it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s' feeling of emotional autonom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links between secrecy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emotional autonomy among 227 younger (12–13 years) and older (16–18 years) adolesc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keeping secrets from parents i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isadvantages in adolescence. Confirming the prediction, however, secrecy was also related to adolescents' emotional autonomy.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9.
杨萍  姚维红 《青年论坛》2008,(1):110-1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公益诉讼日渐增多。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公益的界定是公益诉讼的起点,明确起诉主体和限定受案范围等是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0.
陆秋燕 《桂海论丛》2010,26(3):109-11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必须处理好旅游利益的分配问题。然而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权被长期忽视。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强旅游开发中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制建设,营造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氛围,提高传承人的津贴,鼓励成立传统文化保护的民间社团,在旅游开发中逐步提高当地居民的可分配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